一、开展杨树间伐与修枝的必要性
杨树因其生长速度快、丰产性能好、材质优良、适应性强,已成为我国平原地区目前栽种面积最大的树种,人工林面积已达557万hm2。安徽省目前杨树栽培成林面积已达60万hm2,占全省用材林与防护林面积之和的20.1%,其中中幼林面积占杨树总面积的56.4%;杨树蓄积2457.52万立方米,占全省用材林与防护林蓄积之和的18.8%,其中幼龄林122.93万立方米、中龄林707.67万立方米,占33.8%。所以,杨树资源与杨树产业的发展在我省林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我省平原地区杨树的主要栽培模式为退耕还林、农田林网和村片林,多为用材防护兼用林,在发挥生态防护效益的同时,最终的培育目的是为胶合板厂和纤维板厂提供原料,但目前全省尚未真正开展优质胶合板材的定向培育工作。杨树品种混杂、造林密度偏大、经营管理粗放、普遍没有开展间伐与修枝,致使林分质量不高、蓄积生长量很低,每亩每年平均蓄积生长量仅约0.4立方米,其中大径级无节的优质胶合板材的出材率更低。
2009年我省开始实施全省森林质量提升行动计划,其中把杨树作为十大提升质量的树种之一,并且列入首先启动的三大树种(杨树、油茶、竹类)之一。除了根据适地适树原则选择优良杨树品种造林、加强林农间作与抚育、开展林地施肥、及时防治病虫害外,把加强对现有杨树林分的间伐与修枝,定向培养高干、大径级、圆满、无节的优质胶合板材,作为主要技术措施之一,逐年安排专项资金,组织实施杨树间伐与修枝技术推广示范工程。
㈠ 杨树间伐的必要性
我省在实施退耕还林、长江淮河防护林、治沙造林、抑螺防病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时,营造了大面积的杨树,造林密度都比较大。目前大部分杨树林分的树冠生长受到明显限制,自然枯枝强烈,树冠上移,主干上形成较多死节;林木主干直径生长量明显下降,主干纤细,既不符合培养大径级无节良材的要求,又使林分容易遭受风折、雪折,林分处于不稳定状态。因此,急需通过间伐来降低林分密度,增加保留木的营养空间,促进林木直径、材积生长,提高木材质量,以提高单位林地的产出率和经济效益,同时提高林分的生态效益。
㈡ 杨树修枝的必要性
1、国家标准对胶合板面板上节疤的数量和大小提出了严格的要求
国家标准——《胶合板第4部分:普通胶合板外观分等技术条件》(GB/T9846.4-2004)规定:阔叶材面板上活节最大单个直径,特等材不允许超过10mm,一等材不允许越过20mm;特等材不允许有半活节、死节,一等材每平方米上不得超过3个,二等材不得超过4个,三等材不得超过6个。
2、杨树修枝的机理
⑴ 杨树是强阳性树种,每年从主干上萌发的侧枝都比较集中,基本上呈轮生状,侧枝上萌发的叶子主要集中在末级侧枝的前部,其光合作用的产物既要供给枝条自身生长,还要供给主干生长。在杨树林分中,随着年龄的增长,下部每轮轮生枝上叶子的总面积在前几年是逐年增加的,达到极值后则逐年减少;同时,叶子接受到的光量一直在逐年减少。在二者的共同作用下,每轮轮生枝的光合作用产物也呈现出前几年逐年增加,达到极值后也逐年减少的趋势。随着杨树年龄的增长,轮生枝也在逐年增长增粗,其消耗的光合作用产物也在逐年增加。当某轮轮生枝上叶子光合作用产物数量与枝条自身生长所消耗的数量相当时,这轮枝条就成为净消耗性枝条,如果继续存在,就会影响树木主干的生长。所以,为了促进杨树主干的生长,应当及时修除这类净消耗性枝条。
⑵ 虽然树木可以自然整枝来减少净消耗性枝条,但自然枯枝如果不人工修除,将会在主干上形成死节。而且在枝条自然枯死后修除,其修枝口愈合的时间要比枝条在活着时修除其修枝口愈合的时间更长。所以,为了防止在杨树主干上出现死节,应在枝条将要自然枯死前进行修除。
⑶ 对低密度的杨树林、窄带状的杨树林和杨树孤立木,尤其是南方型杨树品种,由于林缘效应,枝条生长旺盛,极易形成“多头枝”(2个以上的主梢)和“卡脖子枝”(一轮枝条中明显比其它枝条粗大,其的存在直接影响其上部主干生长的枝条),抑制其上部主干的直径生长,形成尖削度很大的木材,降低了优质胶合板材的出材率。所以,为了提出杨树主干的圆满度和优质胶合板材出材率,应及时修除“多头枝”和“卡脖子枝”。
3、杨树科学修枝的意义
对杨树进行及时合理修枝,可以除去下部净消耗性枝条,可以防止在主干上形成死节,可以除去“多头枝”和“卡脖子枝”,从而形成合理的枝条结构,合理调节树体营养的再分配,提高主干的生长量、圆满度、质量和出材率,生产更多的高干、圆满、大径级、无死节良材,提高杨树的经济效益。同时,枝条还可作为纤维板材的生产原料,也可作为燃料,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此外,修枝还有利于提高杨树林的生态功能和景观价值。
例如:马鞍山市雨山区的刘志清,2003年栽植杨树,品种为I-69,当时造林密度为2×6米。栽后第1、2年修除多头枝,第3年起每年按修枝高度达树高1/3的标准进行修枝。2006年冬季间伐,强度为50%,保留密度为4×6米。2010年1月26日(造林后7年)我站技术人员进行测量:没有修枝的对照林的枝下高仅3米,而修枝林分提高到了7米;没有间伐的对照林的平均胸径仅为14.4厘米,而间伐的提高到19.7厘米,增幅达36.8%;单株材积由0.0810立方米提高到0.1871立方米,增幅达131.0%,亩均材积由4.5036立方米提高到5.2014立方米,增幅达15.5%,如果加上间伐蓄积1.5234立方米,则增幅达4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