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B2B网讯 光秃秃的黄土地,风起尘扬……在一些没到过陕西的人心中,提起陕西可能就想起了这样的场景。近日,记者来到我省的东大门——潼关,这里是秦、晋、豫三省交界处。从豫陕交界至潼关与华阴交界,一路上黄土坮塬已被密集的侧柏、女贞等生态树所掩盖。一场全民绿化、消灭裸露黄土的“战争”正悄然进行着。
入陕第一眼是绿意盎然
假如最近你从河南经潼关进入陕西,沿途远眺,将迎来入陕后绿色的“第一眼”,层层坮塬上郁郁葱葱。“有这些树木‘驻守’,不论四季更迭,坮塬上都是生机勃勃、绿意盎然。”潼关县林业局局长张迎社说。
然而几年前还并非如此。“以前坮塬上光秃秃的,因为缺水干旱,大家试着种的粮食也都难以成活,慢慢的坮塬也就荒废了。一刮风,能卷起很多土,每逢下雨,泥水横流,坮塬下面的平地里更是沟壑纵横。”潼关县城关镇五虎张村和小锁感慨道。
为改变这一面貌,2009年,潼关县开始实施东大门绿化工程,对长21公里的沟壑残垣进行绿化,绿化面积达到2.3万亩。“目前全县的森林覆盖率已达40.05%,林木绿化率46.23%。比以前提高了十几个百分点。越来越多的绿色替代了以往的黄色,渐渐成为了潼关的主色调。”张迎社说。
免费发树种收益归个人
为了增加农民收入、鼓励沿线群众多种树,潼关推行经济林和生态林相结合的模式,栽植耐旱的侧柏、女贞等生态树种,在田地里套种花椒、核桃、柿子等经济树。
“我们把生态树种和核桃、花椒等经济林木免费发放给群众,收益归个人。同时还给4个乡镇、21个行政村的2015户群众发放林木权属登记证。”张迎社说。相继建成的核桃宽幅经济林带和花椒、柿子等干杂果基地16万亩,林业产值达1.6亿元。农民人均增收1000元。
和小锁一家也是受益人,“我家有4亩花椒地,每亩每年能收入1000多元。现在我们这儿不但环境好了,收入也增加了。日子越过越好了。”
对于潼关而言,不光是坮塬要绿化,还有更大的梦想。张迎社说,去冬今春,潼关已经启动了45个生态造林项目,大到国道小到通村路、城东和城西的景观长廊、黄渭河岸都将实施全方位立体式绿化。潼关的目标是要在三年之内,植树1000万株,彻底消灭裸露黄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