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菜共生技术是一项涉及微生物、植物、鱼三者共营共生的技术,利用三者间的生态关系实现能量物质间的可循环可持续动态发展,达到一种仿自然生态而胜于自然生态的人工系统。鱼菜共生系统可轻松实现城市养殖、旱区节水养殖及蔬菜的栽培,还可完全实现可循环节能型的有机耕作,是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一大趋势,更是生态农业、观光旅游的主体,小投入、大产出的“鱼菜共生”模式,具有广阔的前景与意义。
鱼菜共生是一种新型的复合耕作体系,它把水产养殖与水耕栽培这两种原本完全不同的农耕技术,通过巧妙的生态设计,达到科学的协同共生,将鱼类产生的排泄物,经硝化菌等有益菌分解转化成氮后,通过水源循环到农场,为植物生长提供所需的养分,而水源经根部吸收和过滤后,又成为干净的水,再导回鱼塘,形成鱼帮菜、菜帮鱼的循环系统。从而实现养鱼不换水而无水质忧患,种菜不施肥而正常成长的生态共生效应。
闭锁循环模式:养殖池排放的水经由硝化床微生物处理后,以循环的方式进入蔬菜栽培系统,经由蔬菜根系的生物吸收过滤后,又把处理后的废水返回至养殖池,水在养殖池、滤液床、种植槽三者之间形成一个闭路循环。
开环模式:养殖池与种植槽(或床)之间不形成闭路循环,由养殖池排放的废水作为一次性灌溉用水直接供应蔬菜种植系统而不形成返还回流,每次只对养殖池补充新水。在水源充足的地方可以采用该模式。
直接漂浮法:用泡沫板等浮体,直接把蔬菜苗固定在漂浮的定植板上进行水培;这种方式虽然简单,但利用率不高,而且一些杂食性的鱼会有吃食根系的问题存在,需对根系进行围筛网保护,较为繁琐,而且可栽培的面积小,效率不高,鱼的密度也不宜过大。
养殖水体与种植系统分离:两者之间通过砾石硝化滤床设计连接,养殖排放的废水先经由硝化滤床或(槽)的过滤,硝化床上通常可以栽培一些生物量较大的瓜果植物,以加快有机滤物的分解硝化。经由硝化床过滤而相对清洁的水再循环入水培蔬菜或雾培蔬菜生产系统作为营养液,用水循环或喷雾的方式供给蔬菜根系吸收,经由蔬菜吸收后又再次返回养殖池,以形成闭路循环。这种模式可用于大规模生产,效率高,系统稳定。
养殖水体直接与基质培的灌溉系统连接:养殖区排放的废液直接以滴灌的方式循环至基质槽或者栽培容器,经由栽培基质过滤后,又把废水收集返回养殖水体,这种模式设计更为简单,用灌溉管直接连接种植槽或容器形成循环即可。大多用于瓜果等较为高大植物的基质栽培,需注意的地方是,栽培基质必须选豌豆状大小的石砾或者陶粒,这些基质滤化效果好,不会出现过滤超载而影响水循环,不宜用普通无土栽培的珍珠岩、蛭石或废菌糠基质,这些基质因排水不好而容易导致系统的生态平衡破坏。
水生蔬菜系统:这种方式就如中国的稻鱼共作系统,不同之处在于养殖与种植分离式共生,即于栽培田块铺上防水布,返填回淤泥或土壤,然后灌水,构建水生蔬菜种植床,把养殖池的水直接排放农田,再从另一端返还回流至养殖池,这样废水在防水布铺设下无渗漏,而水生蔬菜又能充分滤化废液,同样达到良好的生物过滤作用,有点类似自然的的沼泽湿地系统。如茭白与鱼共生、水芋慈菇等水生蔬菜的共生,都可以采用该系统设计。
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
在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乐山镇的绿色蔬菜种植基地,建立了8个融入科技元素的栽培棚,温室里种植了包括芹菜、生菜、苦苣在内的40多种蔬菜,即使是严寒腊月,在这里也可以采摘到最新鲜的蔬菜瓜果。近年来,乐山镇抓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特色农产品为发展契机,走出了一条以生态旅游观光为主题的现代农业发展之路。
在640多平方米的鱼菜共生棚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正中央的池塘,里面饲养了多个品种的锦鲤,池塘两侧放置了不少粒培槽。养鱼不换水,种菜不施肥。在这个封闭的无土环境中,鱼、菜和微生物形成了一条共生的循环链,推动了“鱼菜革命”的到来。
“在鱼菜共生系统中,鱼的排泄物为蔬菜提供养料,植物将鱼的生存环境过滤清爽。微生物为鱼提供食物,微生物又以植物为食,这样的循环链保证了系统的有效运营。”吉林省金德瑞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孟繁臣告诉笔者,自系统建立后,唯一的成本是鱼食。
孟繁臣说,现代种植技术带来了“三高”效应:一是高附加值,在鱼菜共生棚里种植的蔬菜无农药添加,口感更好,贮存时间也较长,不受东北寒冷气候的影响,可随时种植采摘;二是高端定位,基地蔬菜的主要销售渠道是高档小区、高端幼儿园、大型企业等,还有一部分百姓加入“会员制”,享受新鲜蔬菜的“私人订制”;三是高产量,以栽培草莓为例,土地栽培时,平均1000平方米种植1800棵,在鱼菜系统中利用立体栽培筒,同等面积下可种植12万棵。
此外,乐山镇还为黑龙江、辽宁等几个省份提供金叶榆、红叶李等苗木花卉,随着生态农业的大力推广,基地种植的产品价值已高于传统农业3倍~5倍。在拓展产业结构的同时,也改善了乐山镇的生活环境。
随着乐山镇传统农业的“大变脸”和现代农业技术的不断升级,农民的种植方式也发生了变化。65岁的刘福堂种了几十年的水稻,如今种植方式的改变让他尝到了甜头。“稻子返青时,我放入螃蟹。这些稻田蟹专吃杂草,稻田基本不用打农药。种出的稻米绿色健康,价格也提高了不少。”
刘福堂算了一笔账:春天租地、买蟹的成本1公顷约1.9万元,秋天1公顷水稻和卖蟹收入为3.12万元,一共种了13公顷,大约利润为16万元。“我已经和长春一家超市签约提供稻田米,销路一点都不发愁。”刘福堂说。
“今年乐山镇收获了60万斤稻田米,相对于粗放式的传统种植,产量虽然有所下降,但质量却大幅提升。”乐山镇党委书记周国洪说,“今年10月,我们还举办了旅游节,接待了近万名游客,在推介农产品的同时也扩大了知名度。目前绿色种植基地已经与十余家企业对接洽谈。”
周国洪说,今后乐山镇将加快建设现代都市观光农业示范区的步伐,根据市场需求,开发出更多高附加值的农产品。
孟含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