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65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这30多年,经过几代人的艰辛探索和不懈奋斗,我国渔业从一个基础十分薄弱、生产力十分低下、作业方式单一的产业,快速发展成为一个门类较齐全、装备较先进、结构较优化、竞争力较强、生产力较高的行业,已连续24年成为世界第一渔业大国,尤其是养殖业发展成就举世瞩目。
2013年全国水产品总量达到6172万吨,占世界水产品总量的39.5%。养殖水产品总量世界第一。目前中国是世界上唯一一个养殖水产品总量超过捕捞总量的国家。2013年,养殖水产品总量达4542万吨,占世界养殖水产品总量的65.3%,水产品出口连续12年世界第一。2013年水产品出口额首次突破200亿美元,达到202.6亿美元,占世界水产品出口总额的15.6%,水产品国际贸易总额世界第一。2013年水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289亿美元。2013年中国渔业总产值达10104.88亿元,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9.9%;渔民人均纯收入达13039元,是全国农民人均纯入的1.47倍。
水产品产量的持续增长,不但拓展了食物蛋白源和优质蛋白的供给途径,也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1949年,我国的水产品总产量只有44.8万吨,且基本为捕捞产量。改革开放后,实行了“以养为主”的方针,到1987年,海淡水养殖产量已达到458万吨,占当年水产品总产量的48%,解决了城乡人民“吃鱼难”问题。1990年起,全国水产品产量连续18年名列世界第一位。2013年,全国的水产品产量已达6172万吨,是1949年的137倍。水产养殖业的崛起和快速发展,为世界范围内解决粮食安全问题提供了宝贵经验,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水产品是优质蛋白源,对促进人类健康和民族兴旺有着重大意义。60年的渔业快速发展,为人民提供了日益丰富的水产品,使得我国人均水产品占有量从建国初期的1千克左右提高到45千克,是世界人均水平的1.6倍。水产品人均占有量的大幅增加,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群众的膳食结构,目前我国水产蛋白消费量已占到动物蛋白消费量的1/3左右。
我国六十多年渔业经济的发展,从一个“可有可无”的副业地位迅速成长为繁荣农业和农村经济、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产业。1949年,全国渔业总产值仅有0.6亿元,占农业总产值(271.8亿元)的0.2%。到1978年,渔业总产值已增加到20.3亿元,提高到占农业总产值的1.4%。改革开放后,由于渔业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升级,渔业产值也迅速增加,到2013年,渔业总产值已实现10104.88亿元,渔业产值占大农业的比重上升至10%左右。
渔业尤其是水产养殖业的比较效益较高,特别是农业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快速发展,我国渔业从业者人数激增,吸纳了大量社会劳动力。1956年全国仅有渔业从业人员102.4万人,而到2013年,全国已有渔业劳动力2066万人,增长20多倍。
1957年前,因国家实行的是水产品自由购销和统购统销政策,渔民收入无从考证。1978年渔民人均收入只有93元;而到2013年,全国渔民人均收入已达13039元,是1978年的140倍,是农民人均收入的1.47倍,渔业已成为渔民增收和渔业增效的重点途径,也为活跃农村经济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重要作用。
新中国建立初期到1978年,我国的水产品进出口贸易由私商自由经营,或全部由国营外贸专业公司经营,进出口量和额度都不是很大。1978年的进出口额也仅有2.6亿美元。改革开放特别是我国加入WTO后,国际水产品贸易异常活跃,2013年水产品进出口总额达到289亿美元,是1978年的111倍多,水产品进出口贸易实现顺差86.4亿美元。出口产品经历了以海洋捕捞产品为主向来料加工和养殖产品为主的过度,养殖产品的出口量逐年增长。水产品对外贸易的迅速发展,大大拉动了我国渔业生产和渔业经济的发展。 中国水产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