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三年奔小康,一年赔精光。养鱼人最怕遇到自然灾害。我养鱼养了12年,终于等来了渔业保险,现在养殖风险大大降低了,养鱼更有信心了!”安徽省庐江县惠阳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理事长许惠忠翘着大拇指称赞今年在该省试行启动的渔业特色保险。
自然灾害突然降临时——
资金和专家及时“补上”
从2002年开始,老许在庐江县同大镇古圩村承包了180亩水面从事水产养殖。养了十几年的鱼,曾经遭遇过各种各样的自然灾害。“最难忘的当属2008年冬天雪灾,我的水面全部结冰,鱼儿缺氧大面积死亡。当时我们在湖面上凿洞,刚凿开一个,再凿开下一个时,上一个凿开的洞又冻上了。那一场大雪就损失了十来万元。”现在回想起来,许惠忠还是心有余悸。
今年春季听县渔业部门介绍渔业特色保险在安徽省启动的消息后,按捺不住激动心情的许惠忠第一个积极要求投保,当即就交纳了1.54万元保费。7月高温酷暑,老许的养殖场电路突然出现故障,导致增氧机无法工作。清晨天刚刚亮,不少鱼翻起了白肚子。心急如焚的许惠忠立即拨打了投保的国元保险庐江分公司的报险电话。一个小时后,业务经理孙伟和庐江县水产办渔业科的夏俊华科长就驱车赶到。他们仔细查看了现场,确认了灾害类型,估算了死亡的鱼数及相关损失等。
“一方面希望保险公司给我挽回点损失,另一方面更希望有渔业专家能够及时给我确诊‘病因’。”许惠忠说,在听到对死鱼病因确认为“缺氧所致”时,自己的心才完全放下来。这场意外事故损失还算不大,保险公司初步勘险理赔意见确定在万元左右。
“养殖户拿小头,政府拿大头。最高每亩鱼塘可赔偿2000元。”安徽省国元农业保险公司农保部负责人宛西林介绍说,以庐江县为例,他们的渔业特色保险投保,养殖户只需掏取保费的三成,剩下的七成由市县级财政来承担。养殖户受益明显,投保需求强烈。由于在试点创新阶段,目前投保的仅限于“四大家鱼”,理赔的还只是物化投入部分。今后随着发展,还可以探索虾、蟹、鳝等更多水产品的特色保险产品。
四年酝酿制度设计
——“合作共保”模式浮出水面
“早在2010年6月,我们与渔业局、中国渔业互保协会安徽办事处、安徽农业大学等单位耗时一年,完成了10万字《安徽省淡水渔业养殖风险与保险研究》调研报告。报告还根据安徽省渔业生产实际和不同区域类型、生产方式等,设计了四种类型的调查问卷,结合对安徽省近30年气象资料、灾害统计和渔业养殖风险等分析,重点对水产养殖面临的风险情况和被调查者对保险的认识与意愿进行研究,提出了发展安徽省淡水渔业养殖互助保险的政策建议,并设计出初步启动方案和保险产品条款。”安徽省渔检局局长张小梅介绍说。
安徽省农委财务处处长张道华告诉记者,这个项目的实施为安徽水产养殖户提供承保养殖面积13.3万亩的灾害风险保障,风险保额高达4亿元。一般由各市县财政补贴,养殖户自交20%-30%,县级补贴30%-50%,市级补贴20%-30%。省级财政次年在水产保险承保率达30%的前提下,奖励县级财政15%-25%。
“项目实施是由中国渔业互保协会安徽办事处具体承担实施。它既是被保险人又是保险人,这样有利于形成相互监督机制,有效防范保险欺诈行为的发生。”安徽省渔业局副局长钱东方介绍说,各地渔业互保机构与国元农险支公司配合,在试点县成立水产养殖保险工作领导组。中国渔业互保协会和安徽国元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这种“互助组织+商业保险”的内陆水产养殖保险合作共保,有利于互助保险机构与水产技术研究推广机构、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组织的有机结合,充分发挥水产养殖技术和专业优势,可以有效解决商业保险机构承保和理赔定损难的问题。同时加以运用成熟专业的国元农业保险模式,提高水产养殖领域的互助保险水平,促进渔业互助保险发展。
内陆省份示范创新
——水下查勘定损也能“说清楚”
水产损失,如何道得清说得明?在庐江县淡水养殖保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中,记者看到有一份详细的参数表,针对保险鱼出台了不同生长周期最高赔偿标准参照。把投苗期根据月份的变化,推算出每亩鱼的标准重量变化、最高赔偿比例变化等都进行了具体的约定。“这是我们召集养殖户、水产专家多次座谈会修订出来的参数表。毕竟保险的理赔需要标准和量化,必须用数字说话。”该县水产办主任王升解释说。
“渔业保险这些年推广难的瓶颈主要在于查勘定损技术不成熟。我省在试点中采取了互助保险和商业保险形成共保体的模式,为我国内陆省份全面推行政策性水产养殖互助保险工作起到典型示范作用。”安徽省渔业局局长刘国友介绍说,中国渔业互保协会与安徽国元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建立渔业风险保障体制,一旦出险时双方均派人到场,由水产养殖技术专家解决商业保险机构承保和理赔定损难的问题。
“我们要求参保的养殖户首先必须符合规范的养殖生产和技术管理要求,要有完备的养殖记录,还要通过不断的制度完善来规范,防止出现欺诈行为。”安徽省渔检局科长徐超说,目前所用的定损办法是根据水产专家的多年经验积累和相关综合因素计算得出的。今后将不断研究新型水产定损方法以精准勘险,同时建立水产数据库进行科学研判。
本报记者 杨丹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