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的午后,在天邦集团大丰鲫鱼养殖基地的鱼塘里,成群的鱼儿正在欢快地进食,一边的技术员告诉记者:“这种鱼是‘中科3号’异育银鲫,一天分三次定时喂养,也跟人一样定时进餐,这是一种非常科学的养殖方法。”这种方式得到在场水产专家的一致赞同。
6月27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江苏省淡水水产研究所“院士专家走基层,送技术解难题”活动在江苏省大丰市举行,活动邀请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专家现场指导,解决当地养殖户在养殖过程中遇到的疑难问题,来自江苏30多个县的270多名养殖户参观了标准化的鱼塘建设基地,从中学习到先进的淡水养殖经验。
在参观现场,大丰鲫鱼养殖基地的技术人员秦海军介绍说,这里精养品种有异育银鲫、花鲢与白鲢,放养量最大的是异育银鲫,同时套养花鲢和白鲢。技术员定期到塘口现场做技术指导,经常召开培训会,请专家来讲课,与养殖户面对面进行技术交流。
大丰市南阳镇裕海村李锦德在这里承包了两个鱼塘,一个鱼塘有200亩大,年景好的时候每个塘能收入40多万元。他说:“过去只靠经验养鱼,什么饲料好、生病了如何诊治、鱼塘的水质如何都不清楚,每塘打个几百斤鱼,亩收入只有1000多元。现在学了新知识,掌握新技术,每亩能打一吨多鱼,收入也增加了。”
据了解,养殖基地里的“中科3号”异育银鲫是中国科学院水生生物研究所、国家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鲫鱼种质资源与育种岗位专家桂建芳院士所研制的最新成果,具有生长速度快、出肉率高、抗病力强等优良经济性状,已连续四年被农业部列为水产主导品种,并于2013年获得中华科技进步二等奖。
池塘养鱼水很重要,因为养鱼先要养水,好水养好鱼。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党委书记、大宗淡水鱼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戈贤平研究员给养殖户们介绍了有关水产饲料与养殖环境的关系,让养殖户明白了饲料、动物、水质、效益是相互关联的,饲料优化配方可以降低废物排放,水质的控制与改良也能提高饲料的利用,可持续的水产养殖才是发展的根本途径。
近年来,大丰市通过合理规划,使该区域成为异育银鲫养殖优势主导产业带,异育银鲫从苗种生产、饲料加工与供应、渔业投入品销售与供给到病害防治与服务为主公益性和社会化的服务,产品销售经纪人服务、鲜活水产品运输与销售等形成了较为完整的服务体系。当前,由于土质的盐碱化程度比较高,鱼病的发生比较严重;由于耐药性问题,一些常见病的防治难度也在不断增大,防治的用药成本也在不断提高,而这些问题都是此次院士走基层所关注和解决重点问题。桂建芳院士说:“通过这次下基层,能更加直接地了解基层养殖户有什么需求与期盼,把他们的疑难问题带回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