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新乌鲫,通体乌黑,又名乌龙鲫,是国家级天津市换新水产良种场历经12年育成的我国首个集食用与观赏为一体的黑色鲫鱼新品种。据了解,津新乌鲫的选育是采用常规育种和生物技术育种相结合的方法。
外形特征
津新乌鲫体形丰满,头小,吻圆钝,马蹄型,口裂适中亚下位,眼睛较大,位于鼻后,背高厚实稍有弧形,腹部平直,尾叉形。被鳞清晰,整齐艳丽,全身及各鳍条均为墨黑。性情温和,不善跳动,体态端庄,游姿典雅,有“水中黑玫瑰”之称,极具观赏价值。
生物学特性
生活在水体中下层,生存水温为1℃~34℃,生长水温为16℃~31℃。耐低氧,可在1.5mg/L的低溶氧水体中存活,当水体在3mg/L~4mg/L时仍能摄食生长。
抗病力强,不易发病,养殖成活率高。性情温和,易垂钓,耐运输,鳞片紧实,不掉鳞。
生长特性
1.生长快。生长速度比普通鲫鱼快2倍以上。多年养殖实践证明,体长增长以1~2龄最快,体重增长以3~4龄最快。
2.适应性强。(1)抗病能力强。一般养殖条件下不易发病,池塘养殖成活率高。从水花(鱼苗)至夏花出池成活率达65%以上,从夏花至秋片(鱼种)出池成活率达85%以上,从鱼种至商品鱼出池成活率达98%以上。(2)抗逆性能强。耐低氧,可在1.5mg/L的低溶氧水体中存活,当养殖水体在3mg/L~4mg/L时,仍能正常摄食生长,能在水质浑浊度10cm以下的水环境中正常摄食生长。(3)抗寒能力强。耐低温,能在水温1.5℃、冰下水位1.2m池水环境中安全越冬。耐运输,鳞片紧实,不掉鳞。
3.食性广,饲料系数低。津新乌鲫属杂食性鱼类,喜食水体中的枝角类、桡足类、轮虫及小型藻类、植物碎屑等。在池塘条件下,对人工配制的全价饲料中的营养成分消化吸收性能强,饲料转化率高,饲料系数低。幼鱼阶段的饲料系数为1︰1.5,鱼种至成鱼阶段的饲料系数为1︰1.3~1︰1.5。
养殖要点
1.池塘条件。池塘以5亩~10亩为宜,池底平坦,淤泥在10cm~15cm,池水深1.5m~2.5m。鱼苗放养前10天左右,排干池水,按每亩生石灰75kg~100kg或漂白粉15kg,彻底清塘消毒。用木耙翻动池底淤泥,曝晒分化分解3天~5天后注水,注水时进水口用60目筛绢网过滤,防止野杂鱼等敌害生物进入。注水50cm~70cm即可,池水透明度为25cm~30cm。鱼苗下塘前7天,施发酵有机肥,培养浮游生物,使池水有一定的肥度,即生物量达到35mg/L~50mg/L,让鱼苗一下塘就吃到充足适口的饵料。
2.放养密度。通常情况下,从水花饲养至夏花,每亩水面放养水花20万尾~60万尾,可产体长2cm~3cm的夏花13万尾~36万尾;从夏花饲养至秋片(鱼种),依据对个体的需要,每亩水面放养1.2万尾~3.8万尾,另配养同龄的鲢鱼200尾~300尾,可产尾重50g~140g的秋片鱼种1400kg~1500kg;从鱼种饲养至商品鱼,每亩水面放养尾重50g~60g的鱼种3600尾~4000尾,另配养同龄的鲢鱼200尾~280尾,饲养至当年秋冬出池,可产尾均重500g以上的商品鱼1800kg~2000kg。
《海洋与渔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