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各大企业纷纷“亮剑”全产业链以求新突破。以通威股份、大北农、海大集团三家企业为例,通威股份的主营业务包括饲料业务和食品加工业务两部分,其中食品加工是指宰杀加工的鱼、猪、鸭食品;大北农的主营业务包括饲料业务、种子业务、动保业务三部分;海大集团的主营业务包括饲料、动保产品、农产品、原料贸易、饲料机械等几部分。这三家企业主要收入来源均为饲料业务,2014年三家企业饲料产品销售收入占主营业务销售收入的比例均达到90%以上。
全产业链的主要优势有:具有显著的差异化特点,可以形成竞争优势,对手难以模仿;平滑盈利的波动性,带来较高的、持续的、稳定的、成长性好的盈利;能够形成协同效应,使整个公司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价值链各环节之间、不同产品之间实现战略性有机协同;能够快速反映消费者的信息,促进上游环节的创新与改善,整个企业对市场的反应更敏感、更及时。
然而,进行全产业链运营,企业需要面对资金需求大、管理链条长、管理难度大、对管理者素质要求高、产业行情整体向下时亏损更严重等难题。目前国内的饲料加工企业绝大部分是以饲料销售收入为主要收入来源,如果进行全产业链运营,应在资金充足和已经具备一定的品牌影响力的基础上,如上述条件不充分,建议将饲料业务进行合理的产品划分,将资金主要用于利润水平高的饲料产品的开发和营销上,迎合下游需求市场构筑合理的饲料产品结构。
随着高速增长时期积累的大量产能与饲料需求放缓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大多数饲料企业开始通过管理、采购、资金、技术、品牌、服务等综合优势参与市场竞争,加速扩张市场版图,以技术服务营销为落脚点,积极探索、研究行业发展变化趋势,打造新型有效的商业模式,充分整合利用日益发展的工业自动化、智能化、互联网信息等技术手段,从而全面提升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饲料企业的整合不应该仅是企业数量的减少、企业饲料产销量的数量整合,而要回归到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基本动力上来:企业的成本控制能力与盈利能力、企业产品的质量与市场的稳定发展。因此整合之后,大型饲料企业要完成对企业管理的规范性、技术的系统化与可复制性,依据规范化、模式化的企业管理和技术系统,增加对生产成本的控制能力和对产品质量的控制能力,提高企业的盈利能力,保持饲料产品质量的稳定,获得技术、管理的价值增值,并通过对养殖业的技术服务实现价值增值,获得良好的利润,促进饲料产业、饲料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未来中国的饲料企业应该是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可以在全球“复制”的;能够引领中国乃至世界饲料工业的产业链、产业技术、产业管理、产业效益的模式,对养殖业、动物食品的安全保障具有重要的作用;在农业尤其是饲料产业政策上,中国要具有一定的话语权,维护饲料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在国际上对饲料产业链发展、饲料原料定价机制等具有一定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