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通山县地处丘陵山区,属省级重点贫困县,农业基础薄弱。近年来,该县委县政府将小龙虾产业作为实施精准扶贫、推进共同富裕的重要抓手,大力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加快推进小龙虾产业,搅热了山区冷浸田和抛荒田。如今,小龙虾已成为当地炙手可热的富民产业。
开展帮扶试点
2013年9月,在湖北省纪委新农村建设工作队的帮扶下,石垅村率先流转1000亩冷浸田试养小龙虾,一年后,全村千亩龙虾亩产量达300多斤,亩平收入7300多元,总产值达到735万元。以前不受待见的冷浸田,通过饲养小龙虾,如今已成为抢手的香饽饽。目前全镇小龙虾基地扩大到5000亩,带动全镇11个村、2000户农民发展小龙虾产业。石垅村成了全县小龙虾产业明星示范村。石垅村村民张志兵承包了70多亩冷浸水田,实行鱼虾混养,春秋两季小龙虾喜获丰收,亩产300多斤,每亩有4000元的纯利润。
加大扶持力度
一是政策给力。通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小龙虾产业的发展,继2014年出台《关于加快小龙虾产业发展的意见》后,今年又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推进全县小龙虾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实施“以奖代补”政策,对小龙虾养殖户按每亩100元进行奖补,目前已发放“以奖代补”资金150万元。同时,县政府还出资30万元,统一采购草种,按面积无偿分配给各养殖户。二是部门协力。省水产局连续三年累计安排专项资金310万元,支持通山小龙虾产业发展,并协助组建技术服务团队,加大现场指导培训力度,做好技术帮扶。县直48家单位对小龙虾养殖基地进行对口帮扶,共落实帮扶资金180万元,支持养殖基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三是金融助力。协调县农行、农商行、邮储行实行“虾农贷”贴息贷款,安排5000万元资金作为贷款担保金,对需要贷款的养殖户,按每亩1000元的额度,实行全额贴息支持,目前已发放“虾农贷”570万元。将龙虾养殖纳入农业保险范畴,参保最高赔偿额为800元/亩,参保费率按赔偿额7%缴费,每亩保费56元,由政府和养殖户各支付50%,为全县600多户虾农配上了“安全带”。全县72处小龙虾基地买了病害和洪灾保险,县财政支付保费50万元,小龙虾洪灾损失险为全省首例。
注重示范带动
充分尊重群众意愿,鼓励和引导农民群众组建合作社,抱团闯市场。目前,全县已有小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38家,带动2456户农民以土地、现金、投工投劳等多种形式入股参与合作经营。新型主体的不断发展壮大,带动了小龙虾产业向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2015年,全县利用撂荒田和低产冷浸田,共发展小龙虾养殖基地1.45万亩,其中百亩连片以上基地48处、五百亩以上2处、千亩连片以上1处。
发挥产业优势
为加快小龙虾产业扶贫步伐,县委县政府通过吸纳贫困户挂靠经营、入股经营和基地务工,解决1000名贫困人口脱贫问题。2456户参与合作经营的农户中有近三分之一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厦铺镇花纹村支书焦富强,牵头成立花纹泉龙虾种养合作社,建成小龙虾养殖基地350余亩,吸收社员63户,其中贫困户就有28户,以土地入股和务工参与合作经营,户平分红近万元。2015年,全县小龙虾养殖面积1.45万亩,实现总产435万斤,产值8700万元,纯利润达5075万元,加上带动的餐饮、物流业产值,小龙虾产业已成为该县农民增收致富的亿元产业。
未来几年,通山县将继续加大小龙虾产业扶持力度,确保小龙虾养殖生产安全,确保小龙虾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加快产业富民步伐。预计2016年,全县小龙虾养殖面积可达到3.5万亩,规模养殖基地130处,养殖专业合作社80家,带动5000户群众实现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