盱眙县因地制宜,探索出沿湖、河、水库等周边低洼水稻田发展虾稻共、连作种养殖结合及池塘生态养殖技术模式。目前,全县龙虾养殖业总产值30亿元左右,“虾稻共(轮)作”总面积达2.3万亩,该模式可提高单产效益,实现亩产优质龙虾100公斤、生态稻米400公斤,亩均在单一模式基础上增收2000元以上,对农民人均收入贡献度近20%。
虾稻共作养殖技术
盱眙县与水科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签订虾稻共作战略合作协议,利用科研院所的雄厚技术实力来助推盱眙虾稻共(轮)作的发展。目前,该县已与2家科研院所专家进行了三轮磋商,并初步形成了“盱眙龙虾虾稻共作种养技术规范”。
前期管理
苗种放养前期准备1~2月,一要改造虾沟。采用“一”或者“L”型田边沟,沟深0.6~0.8米、宽4米、坡比1:1.5。二是对虾沟、大田进行冻、晒、消毒。消毒用药量按水深1米亩用生石灰160公斤。三是种植水草。经过消毒10天以后栽植伊乐藻(俗称吃不败)到沟、田之中,每隔2~3米栽植一族,以星条状分布,大田中的水草以伊乐藻为主,2月份还可适当搭配撒下苦草种子,水草占大田总面积60%左右为宜。四是施肥、解毒。
苗种投放3~4月中旬,待水草扎根发芽后,投放虾苗到沟、大田中(越早越好),亩投放量为5000~7000尾,规格为每500克70~200尾。幼虾质量要求:颜色青或嫩红色、有光泽、附肢完整、无附着物;活力强,规格相对整齐,软壳虾少。放养苗种时一定要采取“三进三出”方式,即缓苗之后再放入大水体中去,因为苗种经过长时间运输后腮部缺水,须缓慢浸水并排出龙虾鳃丝中空气。
日常管理4月下旬至5月底,注意水质调控、水草养护、病害预防治疗等工作,对虾沟、大田中的虾苗加强投喂人工饲料、小杂鱼等。新放养的龙虾苗种会对大田水环境产生应激反应,一般前3天摄入少量人工投喂的饵料,水田里有丰富的浮游生物和有机质等天然饵料供其食用,在一周后可增加投喂人工饵料,如小杂鱼、配合饲料等。龙虾虽然为杂食性,但切碎的小杂鱼为最适口饵料。一般养殖前期投饲量为水体中小龙虾总量的2%,5月中旬后投喂量为水体中小龙虾总量的5%,掌握的原则是水中饵料在2~3小时内吃完为宜,多喂饲料增加了成本又容易使水质恶化,因此,应科学灵活掌握。每天上午9时左右投喂全天饲料总量的30%,下午5~8时投喂全天饲料总量的70%。阴雨天可少量投喂,天气燥热时应停止喂料。
适时捕捞6月初至6月中旬,4~6月份一般稻田水温大约为12℃~25℃,是最适宜小龙虾生长的水温,在此水温条件下1厘米虾苗经3个月生长体重每尾可达25~30克以上,大规格虾苗(投放时每500克60~70尾)经45天的生长体重一般每尾可达40~50克,天然饵料丰富、水体环境优越的可生长到70~80克左右。因此,在6月中旬插秧前要陆续捕捞销售60%~70%的成品龙虾,余下小龙虾暂养于虾沟。
共作期管理
进入共作期6月中、下旬,稻田晒干后进行施肥、旋耕、平整。将稻田里残留的水草旋耕后作为绿肥,秧苗移栽前一周,每亩施用优质商品有机肥600~800公斤,秧苗栽插密度一般行距为22~25厘米,株距为18厘米,水稻栽插的密度为每亩1.3万穴,移栽后做到浅水勤灌。6月下旬,秧苗移栽后一周返青,10~12天开始分蘖,为防止新投放的小龙虾苗种对刚移栽的秧苗造成损伤,虾苗应在秧苗返青后10天左右才可以投放。将虾沟漫水,暂养在虾沟里的虾苗进入大田与水稻一起共生,苗种不足的从外围补充,一般控制在1500~2000尾最佳。
及时捕捞成品虾7月初至8月中旬,做好水稻前期病虫害生物农药防治,采取人工耘耥清除大杂草,水稻移栽25天后分次轻搁田2~3次。在防治稻纵卷叶螟、二化螟、稻飞虱和细菌性病害时应首选低毒、低残留的生物农药(井岗霉素、好力克和康宽等);噻嗪酮等对小龙虾蜕壳有抑制作用应慎用。放养小龙虾后稻田中的杂草数量明显减少,通常不需除草,但除草剂类药物如扑草净等对小龙虾的毒性极低,稻虾共作时可以使用。禁用小龙虾高度敏感的有机磷或菊酯类杀虫剂,且追肥时禁用碳酸氢铵。正常情况下不再投喂人工饲料,并适时起捕成虾出售。
留虾种8月下旬至9月底,留下部分成虾放入虾沟用于留种自然交配。可采取5~7天适当降低一次水位方式,以利于小龙虾沿水位线上端掘洞穴居进行交配繁殖,要适当投喂,同时做好田间其他日常管理工作。
亲本培育准备10~11月水稻收割后,留下部分被粉碎的秸秆,晒田3~4天,接着漫水进大田,3天后重新换一次水,再对大田进行消毒,10~15天后可移栽伊乐藻等水草,等水草扎根发芽后再加注水使沟、田为一水体;虾沟里的亲本小龙虾及新孵化出的小虾苗可利用秸秆新发出的嫩芽和水体中浮游生物作为饵料。
越冬期管理
龙虾越冬当年12月至翌年2月,随着气温不断下降,龙虾进入冬眠阶段。做好亲本小龙虾、苗虾越冬管理等工作。
捕捞种虾培育小虾苗翌年3~4月中旬,气温逐步回升,小龙虾开食,此时可根据水体中水草、生物饵料的丰欠程度适当投喂,一般为存塘龙虾总量的1%~2%;在4月中下旬,应捕捞出上年投放的亲本小龙虾进行销售,因为到了5月份,大部分亲本小龙虾将会陆续死亡,此时小龙虾市场价格非常高,待基本捕完亲本虾后,可根据水体坏境、苗种情况再补放一些外源苗种,既有利于提高产量,也可以充分发挥种群杂交优势。如果发现小龙虾苗种密度过大,则应捕出部分销售,养殖户可根据实际生产经验具体掌握。
池塘生态养殖技术
盱眙县水产技术指导站针对小龙虾池塘养殖环境条件、苗种选择、日常饲管及病害防治等技术要点做了详细归纳,总结出一套科学实用的无公害小龙虾池塘高效生态养殖技术。
养殖条件
养殖池塘要求水源充足,水质清新,无污染,符合养殖用水标准,有独立的进排水管道,池深1.5米左右,池底平坦且稍向出水口方向倾斜,淤泥深10~15厘米,池塘坡比1∶1.25以上。沿池坡四周最高水位处用聚乙烯网片建立围栏,并在网片上端缝上宽25厘米的塑料薄膜,基部底纲带地锚埋入泥土中40厘米,防逃网高出池埂0.5米,桩距1.5米。
养殖设施每口池塘配套机泵和管道式进排水系统,管口长0.8米,伸向塘口,进水口高于正常养殖水位0.3米,出水口设置在进水口的对角,进排水管口均套上60目筛绢布袋过滤,防止水中敌害进入。
放养前准备
清整消毒一般新建小龙虾池可用生石灰带水清塘消毒,每亩120公斤。若利用旧塘或湖泊圩滩地养殖小龙虾,需在冬天排干池水,对池埂进行清整加固,并清除多余淤泥。放养虾苗前15天,每亩再用生石灰80~100公斤化浆泼洒,彻底清除野杂鱼。清塘10天后注入20厘米新水。
水草种植养殖好一池虾,先要种好一池草,水草除了作为小龙虾的天然饲料外,还可以吸收氨氮,净化水质,释放氧气。另外还是小龙虾蜕壳生长的隐蔽物。水草采用多品种复合种植,挺水植物有茭白等,沉水植物有伊乐藻、菹草、轮叶黑藻等,漂浮植物有浮萍等。
苗种放养
放养量亩放规格3~5厘米幼虾6000~8000只,可搭配放养50克左右花白鲢20~30尾。
苗种要求就近选购,经长途运输的虾苗成活率较低。要求苗种体质健壮活力强,甲壳呈青绿色,无损伤,无病害,体表干净无寄生虫。
苗种放养一般在3月底4月初,可一次性放足或分批放养,放苗应避开温度较高的中午,晴天的清晨放养较为适宜,放养时应轻拿轻放避免网兜的挤压。投放时用水泼浇或清洗2~3次,使虾苗能适应养殖池水温,以免应激反应和提高放养成活率。
饲养管理
饲料投喂放苗三天内投喂绞碎的新鲜小杂鱼肉,以后投喂切碎的新鲜小杂鱼或大厂生产的营养全面的幼虾颗粒饲料,待虾苗长到5~6厘米时可投喂蛋白质含量大于26%的成虾颗粒饲料,适当增投新鲜小杂鱼。科学喂养是关键,饲料质量也是影响小龙虾规格和品质的关键因素之一,因此要采用先精后粗荤素搭配的方式,开始投喂动物蛋白含量高的优质饲料,力争早开食,前期颗粒饲料粗蛋白为30%以上,6月底7月初改投粗蛋白含量26%以上的颗粒饲料,也可投喂一些南瓜丝,土豆,玉米等。日投喂量以吃完无残饵为准,一般前期幼虾按体重10%~15%投喂,成虾按体重的3%~5%投喂,具体可根据天气、水温、水质、小龙虾吃食活动等情况有所增减,每天2次,上午8点左右一次,傍晚一次,傍晚投喂量要占日投喂量70%左右。采取定质定量定时,均匀抛洒在池塘四周的浅水处及池中浅水区(见下表)。
水质水位调整由于放养密度大,饲料投喂足,营造一个良好的池塘水域生态环境,确保小龙虾正常生长至关重要。因此必须调整好水质、水位。在水质调节方面按照“肥,活,嫩,爽”的要求,保持池塘溶氧在每升5毫克以上,酸碱度为7~8.5,透明度40厘米左右,每15~20天加注一次新水,中后期每15天左右用一次底改,增加池塘自净能力,促进物质的良性循环与转化。在水位调控方面以注水为主,应尽量减少换水频率,4月份水位控制在50厘米左右,以提高池水温度增加积温,促进龙虾生长,5~6月份保持在60~70厘米,夏季高温有水草塘口增加至1~1.2米,无水草塘口增加到1.5米以上,以降低水温,高温结束后保持在1米左右的适中水位。
水草养护关键是伊乐藻,伊乐藻耐寒,不耐高温,长期高温伊乐藻会委缩死亡,腐烂变质,恶化水质,因此伊乐藻管理应抓住2个关键环节。一是前期控制水位,高温季节之前保持水位50~70厘米,控制伊乐藻的生长。二是中期割茬,在伊乐藻快速生长的5月份,割除其上部老化的部分,以促进其新的根系,茎叶生长,延长生长期,避免高风险,8月中旬以后水温开始下降,伊乐藻又重新开始生长,池塘生态环境也将随之改变。
病害防冶首先应做到以防为主,防大于治,每半个月施用一次水质调节剂和底质改良剂,以生石灰,溴制剂,碘制剂为主,高温期禁用二氧化氯、强氯精等刺激性大的消毒剂,以防止小龙虾产生应激反应,每月投一次药饵(中草药、免疫多糖、复合维生素)等以提高小龙虾抗病能力。
适时捕捞一般饲养2个月左右,当小龙虾体重达40~50克左右可捕大留小,将够上市规格的及时捕捞上市,减少存塘密度,减少饲料投入,降低养殖成本,促进小规格龙虾生长,如上市量大,池塘密度过稀还可以补放小规格青头虾,做到轮捕轮放灵活掌控。
本版供稿陈浩 王晓鹏 苏叶 本报记者陈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