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左旭东)近年来,云南省农业部门着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推进水稻生产发展方式转变,通过扩大推广高产优质稻品种、打造云南“六大名米”品牌、因地制宜开展粮经结合水旱轮作、水稻全程机械化、轻简化水稻生产、稻田综合种养结合等技术模式推广,推动水稻景观与乡村休闲旅游相结合,使稻田种养结合成为云南水稻生产的最佳技术模式。
该省在继承传统稻田种养的基础上,农技推广部门依托粮食高产创建、绿色增产模式攻关,探索出了哈尼梯田“稻-鱼-鸭”模式、新平县“稻-鱼-鸭-果”模式、勐海县“稻-鱼-鸭-菜”模式、曲靖市“稻-蟹”模式、龙陵“烟-稻-鱼”模式、丽江市“稻-羊肚菌”等多种稻田综合种养新技术模式,取得了明显成效。
目前,全省稻田种养结合技术示范推广面积101.3万亩,其中稻鱼共生模式77.43万亩,稻鸭共生模式3.81万亩,稻鱼鸭共生模式8.26万亩,稻蟹共生模式0.03万亩,稻虾共生模式0.77万亩,稻鱼轮作模式11万亩,使农民“一水三用、一地多收”。其中,2016年元阳县发展梯田稻鱼鸭生态种养3万亩,预计总产值达3268万元,亩产值由单纯种植水稻不到2000元提高到万元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