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创业者李光丽和叶立强的创业故事
年轻人创业,除了技术以外,对市场的眼光也必须准确,还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90后富顺人李光丽2011年从四川农业大学毕业后,和老公叶立强瞄准了富顺水产这个优势市场,通过富顺县招商引资工作,利用自己在学校学习的专业农业知识,回到富顺县中石镇做起泥鳅养殖,成立了富顺县泥鳅养殖科技示范基地。
■积极带动农户增收
谈起自己的事业,李光丽说,基地是―个集泥鳅苗繁育、水产科研实验及科普培训等多功能为一体的水产育苗单位,占地面积120余亩。目前主要发展泥鳅繁育业务,近年来,泥鳅苗销量均高于6000万尾,在同行业属于领先水平。同时,夫妻俩还利用自己的专业知识,自发研制了泥鳅苗孵化技术设备。现在,基地拥有国内先进实用的泥鳅繁育车间及专用育苗设备15套,科研活动配套设施设备齐全,基地多次高标准完成科技创新基金项目,获得国家专利3项,注册商标1个。
据李光丽介绍,基地依靠场地条件、技术优势,近年来组织周边乡镇并展科技下乡,科技赶场活动31次,推广先进农业技术6项,推广农业新品种2类,推广使用实用新型专利2项,开展农业产销信息咨询活动300次以上,受益群众超过1800人次,带动全国200多户养殖户发展泥鳅产业,累计助农增收超过3200万元以上。
基地先后被评为“富顺县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富顺县十佳农业产业化经营主体”、“中国科协‘基层科普行动计划’示范单位”等。
■多方助力企业发展
李光丽说,当时创业初期,富顺县委县政府为他们提供了很多支持,富顺县水务局小农水项目帮助他们挖塘、修排水沟,直到后期申请科研项目;富顺县经济与信息化局为他们提供技术指导、经验扶持等。
2012年初,夫妻俩刚刚做起泥鳅养殖时,只是小范围地培育泥鳅苗,技术上较为传统。慢慢地,大家都觉得他家的泥鳅苗质量好、存活率高,逐渐地做出了名气。“刚开始的时候,只有1000万尾左右,技术上的瓶颈导致我们的产量一直无法突破。”李光丽说,后来夫妻俩潜心研究、积极实践,自主研发了泥鳅苗孵化技术设备,并获得了国家专利。
到2015年.基地的育苗数量迅速提升,达到了8000万至9000万尾。团队成员也从最开始的10人左右,发展到目前的50多人。
■夫妻齐心相互搀扶
谈起夫妻俩的创业经历,李光丽说,夫妻一条心,有困难时相互扶持,才使得基地走到今天。
当初技术突破的时候,夫妻俩心里都没底,整夜整夜地守在孵化繁育车间,观察泥鳅苗的情况。就算夫妻俩如此尽心尽力,但是成功也不是一蹴而就。让叶立强记忆犹新的是2013年6月的一天,天空电闪雷鸣,刚刚升级的孵化车间突然断电,夫妻俩心急如焚。于是,他们俩顶着电闪雷鸣,相互搀着来到发电室,重新为孵化车间的育苗加氧设备供电,才成功保住了上千尾泥鳅苗。
关于未来,夫妻俩在齐心协力下有了更长远的目标。希望2020年企业的年产值能够突破1000万元,把基地打造成为一个以泥鳅为主题特色的生态农业产业园区。目前基地的泥鳅苗年产量约2亿尾,夫妻俩希望通过技术的提升以及设备的完善,在未来两年可以实现泥鳅苗年产量3亿尾,积极把研发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效能,更好地带动农户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