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民会员捕捞生产风险得到有效分散
为助推渔业产业发展,浙江省渔业互保协会优化承保业务政策,修订了渔船和雇主责任互助保险条款,扩大了互保责任范围,同步下调了互保费率,渔船费率实现差异化,优化渔船保险价值评估手段,启动并推广渔船足额投保优惠政策,努力解决渔船财产投保不足额的问题,实现了60马力以上渔船及渔民全覆盖,全省船均保额达130.4万元。鼓励会员提高雇主责任互保额度,实施了超省财政补贴标准部分保额费率优惠政策,并做好附加医疗责任与新农合的政策衔接,促使保障水平与国家工伤赔偿标准、当地经济发展水平趋向一致。全省意外身故人均保额达76.7万元,其中最高的已达200万元/人。同时积极试行远洋渔业条款,吸纳新增远洋渔船投保,不断推进渔业基础设施、冷藏渔船渔获物运输、渔船修造企业财产和渔船建造等互助保险。
水产养殖互助保险试点快速发展
浙江省渔业互保协会于2013年开展水产养殖互助保险试点,先后争取到农业部“农业科技服务项目”和“金融支农服务项目”资金以及省财政专项资金的支持,并有13个市县相继落实了配套补贴,财政补助极大地提高了养殖渔民的参保积极性。
从开展试点至今,一是范围不断扩大,由起初的舟山市、台州市、温州市三地扩大到“纵跨南北、海陆兼顾”的10个市44个县;二是险种不断丰富,由2013年的浅海贻贝、网箱鱼类、浅海紫菜等三类,丰富完善为除海水滩涂贝类底播养殖、淡水贝类和蟹类以外的所有养殖品种和养殖模式;三是业务政策和风控体系日益完善,保险产品设计和开发全面突破,理赔定损方式更加科学合理,科研院校、专业机构等技术保障不断加强,专业化保险条款和差异化保险方案及补贴政策得到了国内外各大商业保险公司的认可,建立起“互助保险 商业再保险”模式。2017年,全省共承保766单,为养殖渔民提供风险保额4.3亿元;五年间,浙江省协会为养殖渔民支付赔款4342.44万元,已初步显现其抵御风险、稳定生产的积极作用。
理赔服务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不断提高
浙江省渔业互保协会始终坚持以理赔质量为生命线的理念,持续推进理赔制度化建设,修订完善了《理赔业务规定》及《操作实务》,提高了理赔业务规范化水平,有效统一业务标准和操作要求,保证理赔业务有序开展。
一是大力推进理赔服务,丰富完善“967202”会员服务电话功能,出台突发性事件和重大案件应急处置预案,制定小额赔案快速理赔办法,提高理赔工作质量和效率;二是提升理赔队伍素质,加强科学化理赔知识体系教育和专业化业务实操培训,定期开展理赔人员轮岗交流;三是不断推进作风转变,强化理赔人员廉洁自律教育,试点推出以会员需求为导向的禁渔期理赔弹性工作时间方案;四是狠抓理赔督查考核,出台《理赔工作质量督查考核办法》,不断加强理赔质量、效率和服务等内容的监督检查,提升了理赔服务品质。
渔业安全生产管理能力加强
浙江省渔业互保协会全力助推渔业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一是坚持保障关口前移,多渠道提供安全生产服务,积极配合各级渔业主管部门及渔业基层管理组织做好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及培训;二是大力开展防灾宣传,累计出资近2000万元用于补助渔民会员购置安全救生设备、渔船海上救助、远程诊疗、远洋作业海洋预报站与医疗船建设;三是建立安全管理激励机制,加大无理赔优惠力度,增收多次出险渔船的续保保费,引导会员落实安全管理措施,五年来会员享受无理赔优惠1.41亿元;四是对渔船互救减少渔民会员伤亡的,给予必要的救助补贴;五是在远洋船员实名备案保险基础上,在普陀、三门、洞头等地试行国内船员实名备案制试点工作;六是加强信息共享,定期向省局上报互保意外人身事故和渔船沉没案件统计数据,通报重大理赔案件,做好理赔业务分析;七是积极推行委托贷款业务,试点开展小额信用贷款,为会员解决渔船维修保养资金难的问题,改善渔船安全状况,五年间共为会员累计发放贷款7.5亿元。
内控管理与业务运行机制日臻完善
浙江省渔业互保协会制定(修订)《办事机构管理办法》《财务管理办法》《承保业务规定》《理赔业务规定》《员工岗位管理办法》《固定资产管理规定》等40余项管理制度。一是不断深化再保合作,适当降低自留风险比例;二是加强预算管控力度,规范经费支出管理;三是深化财务数据分析,实现对业务运作的有效监督和风险预警;四是顺应民政部社团分支机构改革的要求,努力推进POS刷卡收费和银行直赔模式,试点开设机构二级账户,保障业务平稳运作;五是认真组织和配合各项财务审计工作,并在省财政绩效评价中连续十三年获得“优秀”;六是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加强协会网络安全建设,提升机房硬件水平,保障数据安全稳定;七是不断优化信息化系统管理,更新OA自动化办公系统,引进水产养殖业务系统,新增人力资源、固定资产等管理系统,实现承保、理赔、人事、财务、统计、固定资产管理等信息一体化,形成了一整套具有互保特色的制度管理体系。
互保队伍专业化综合素质提高
浙江省渔业互保协会主动适应业务发展需要,强化员工管理和队伍建设,制定用工管理制度与岗位说明书,试行员工岗位管理与工作目标考核办法,推进用工管理的规范化与岗位配置的科学化;探索实施工资制度和绩效管理改革,切实发挥工资的激励作用;开展业务职务任职资格评聘和管理岗位竞聘上岗,实行员工动态式管理;不断推进具有互保特色和实际运用效果的培训教育体系建设,注重培训的针对性和时效性,扎实推进“跟、学、做”带训方式,提高员工专业知识和业务水平;努力优化互保队伍结构,落实省局对协会行政事业人员兼职清理规范工作计划,加快浙江省协会后备骨干的培养和选拔任用。目前,浙江省协会机构已扩大到7个职能部门、24个办事处和3个服务中心,人才队伍不断扩大,为浙江省协会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基本保障。
王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