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22日是第49个世界地球日,我国确定的地球日活动主题是“珍惜自然资源,呵护美丽国土—讲好我们的地球故事”。
位于大亚湾与红海湾交界处的广东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呈现一派繁忙景象,保护区的驯养中心正在火热建设中,将于今年7月正式投用。建成后的驯养中心除了具备救护、繁育海龟的功能,还会成为人们亲近、了解海龟的场所。
这一国家级海龟保护区,自1985年6月成立以来,成效显著。截至2015年,该保护区累计保护海龟上岸产卵1311次,产卵735窝、8.3万余枚,孵化放流海龟近6.3万只。
绿海龟系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已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物种。广东惠东自然保护区管理局副局长王少锋介绍,海龟在我国的生存状况曾极其令人担忧。
上世纪70年代之前,每年到海龟湾上岸产卵的雌龟达三四百只,有时一晚就有三四十只,年产龟卵多达10万~20万枚。然而,上世纪70年代之后,受利益驱使,部分渔民和商人开始捕杀、买卖海龟。“人们认为海龟是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很高的野生动物,不少渔民捕获后,就把它们卖掉或吃掉。有人甚至在海龟上岸产卵的高峰期到海滩上捕杀,取走海龟卵。”王少锋说。
人类对海洋的过度捕捞,尤其是电、毒、炸和拖网等破坏性极大的非法作业,使海龟被误捕甚至致死的数量逐年递增。
滨海旅游和房地产业的发展也直接抢占了海龟的产卵地。王少锋说,2006年时还有海龟在巽寮湾上岸产卵,随着度假区和临海酒店的群起,现在已没有海龟到巽寮湾产卵了。
保护海龟迫在眉睫。有关部门极力推动海龟保护区建设。经调研,大亚湾和红海湾交界处,是我国大陆沿岸为数不多的海龟产卵场,很适合在这里设保护区。
多年来,保护区除了日常监测与护理、人工孵化,还为海龟建立了电子身份证系统,对海龟种群开展长期追踪监测和研究,通过卫星追踪研究海龟洄游规律,开展种质保存及DNA遗传多样性研究,初步完成了我国绿海龟的基因型测定。
要更好地保护海龟,就要让更多的人了解应该怎样保护,哪些事该做哪些不该做。为此,有关部门和保护区不断出台、完善相关规定。
1989年,惠东县政府颁布《惠东港口海龟自然保护区管理规定》;2013年9月,广东省政府颁布实施《广东省惠东海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办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有保护海龟以及海龟自然保护区范围内的自然资源、生态环境的义务;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进入海龟自然保护区核心区;每年5月~11月,海龟自然保护区外围保护带禁止拖网、定置网、围网以及其他产生噪音、灯光等影响海龟产卵繁殖的生产经营活动……
一条条规章制度划出了“红线”,也明确了处罚标准。王少锋说:“处罚不是目的,目的是强化人们的意识,让海龟有个良好的生存环境。为此,我们与社区合作,形成以保护区管理局为中心、辐射社区各渔村的海龟保护网络,同时聘请驻村巡护员,确保海龟安全上岸产卵。”
保护海龟离不开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有关部门、科研院所和高校纷纷加入到这项有意义的活动中。2002年8月,华南濒危研究所、香港渔农自然护理署、南海水产研究所等单位与保护区一起开启了海龟卫星追踪实验;2003年,广东省渔政总队批准成立海龟保护区渔政执勤点;2006年10月,农业部与广东省政府联合举办南海海龟放流活动……
边防派出所作为救助海龟“链条”上的第一个环节发挥着联络、协调的作用。同时,海洋管理部门也发挥着不可取代的作用。2007年5月,中国海监总队批准成立海龟保护区海监支队,保护海龟保护区的海洋环境,杜绝违法违规的用海行为。2018年4月,东莞市海洋与渔业局接到市民举报一起疑似养殖和展览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绿海龟行为。接报后该局迅速部署行动,成功查获3只绿海龟,并送到保护区。
“下一步,我们将加强洄游研究,建立海龟觅食地及洄游通道保护机制。全面攻克海龟人工繁殖技术,开展增殖放流修复野生海龟资源。”王少锋说,“我们相信,保护区的未来会越来越好,海龟的未来也会更好。”
纪岩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