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促进西藏渔业资源的保护利用与研究工作,西藏自治区农科院水产所于近日组织开展了今年第一次西藏重点水域资源调查,调查地域涉及拉萨、林芝、波密、墨脱、察隅等地,历时15天,共采集到13种鱼的样本及底栖生物样本,对西藏鱼类资源保护、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及鱼类资源与环境野外观测体系的建立和鱼类信息可视化具有重要价值。“特别值得我们重视的是,在墨脱县自然水域首次发现了外来物种——泥鳅。”水产所所长牟振波说。
墨脱县被誉为西藏的“西双版纳”,这里是生态保存最完好的地方。按说,墨脱县因其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长期的封闭环境,较难被外来物种入侵。“但在墨脱县自然水域发现外来水生生物泥鳅,标志着泥鳅可能已经入侵到墨脱地区,这为墨脱县的生态安全敲响了警钟。”牟振波说,水体生物群落通过食物网形成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其中任何一个环节发生变化都会影响相关食物链,甚至波及整个食物网。泥鳅个体小,寿命短,繁殖率高,世代更新快,摄食能力、环境适应能力和种群恢复能力强,一旦种群扩大,土著鱼类在同其竞争中必将处于劣势,这就对土著鱼类种群的延续构成了很大威胁。
牟振波指出,应采取积极有效措施对外来鱼类进行防治。一是严格控制养殖的外来鱼类;二是加强养殖管理和养殖动态监测;三是加强外来鱼类的相关宣传教育;四是控制或降低已形成入侵的鱼类的种群密度;五是加强土著鱼类的增殖放流工作。他呼吁,人们对外来物种的入侵重视起来,为西藏的高原鱼类资源和生态系统的保护共同维护西藏的绿水青山。
李梅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