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仁军)受持续高温影响,从7月29日起,辽宁省池塘养殖海参出现异常,30日开始陆续化皮,损失严重。全省海参养殖面积184.4万亩,其中池塘养殖面积98.5万亩。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开展受灾情况调查统计,密切关注包括海参在内的海水养殖生产态势,及时采取切实可行措施予以应对。初步统计,全省海参受灾损失面积95万亩,损失产量6.8万吨,直接经济损失68.7亿元。
海参养殖受灾后,辽宁省海洋与渔业厅立即研判应对。8月2日,省厅在盘锦市紧急召开座谈会,研究应对措施。此前,大连市通过水产技术推广平台连续发布2期池塘养殖海参应对高温预警和提醒,8月1日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海水池塘夏季养殖生产管理的紧急通知》。8月2日,根据大连市政府要求,大连市海洋与渔业局召集部分海参养殖业户、相关县(市、区)海洋渔业主管部门以及驻连高校、科研院所相关领域专家,围绕灾害发生原因、有效应对措施等召开座谈会。
连日来,全省各级渔业主管部门以及水产技术推广机构派出技术人员深入到塘口池边,指导养殖户开展生产自救。采取投放氧片、泼撒泥浆、肥水底改等措施,降低透明度,避免阳光直射导致池塘水温持续上升,达到遮挡阳光和降温的效果。同时,力所能及进行池塘换水作业,尽量加高水位,提高海参存活率。
及时采捕回收,连续监测水温、底温,查看海参落礁情况,对于达到商品规格的海参及时组织捕捞收获生产,尽量减少损失。同时,及时清除池塘中死亡的海参、鱼虾和其它有机物,防止池塘污染。对于确认已经臭塘的池塘,及时放水、晒塘、消毒。
8月6日以后,受副热带高压南落、冷空气南下共同影响,气温明显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