铺设草坪,不提倡!“大色块”植物种植,要摒弃!大面积使用整形植物,不建议……
以上,是南京市绿化园林局编制下发的《南京市村庄绿化美化建设导则》(以下简称《导则》)中,对当地村庄绿化美化建设提出的相关要求。
花多树少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这样的遭遇:每逢节假日,好不容易挑选了某个美丽乡村去赏花看景,可玩了一圈下来,很多人不是面部绯红就是晒得发晕。究其原因,则是“花多树少”,没有遮荫惹的祸。
近日,记者到浦口区某农家旅游度假村探访。一进村庄,映入眼帘的是一处人工大草坪,很多市民在草坪上搭起帐篷休憩。放眼望去,高大的树木极少,再低头仔细看看,草坪稀稀拉拉,部分地方泥土裸露在外。
统一标准
“有的村庄脱离乡村实际,照搬城市模式,这是今后村庄绿化要避免的。”市绿化园林局林业发展处相关负责人说,人工草坪、修剪整齐的灌木等城市园艺手法并不适合农村,既不符合农村自然景观特色,也大大提高了养护成本。
此次《导则》就提出,摒弃 “大色块”的植物种植结构形式,不提倡铺设草坪以及大面积使用整形植物。村庄绿化美化建设首次有了统一标准,“花多树少”将成为过去。
四种绿化模式
《导则》根据南京市村庄的不同类型,提出了4种绿化美化规划模式:生态产业类、休闲旅游类、自然风光类和安置居住类。
(1)花木专业村、竹类专业村、林果专业村等生态产业类村庄,要求绿化美化与特色产业相结合,既增加农民收入,又提高绿化率。
(2)自然景观和人文历史丰富的休闲旅游类村庄,则尤其注重公共休闲绿地的建设,可适当引种珍稀名优树种,提倡、引导鲜花进村。
(3)人口密度相对较低、工矿企业少的自然风光类村庄,应在维护好自然环境基础上,对道路、水体和房前屋后见缝插绿,突出自然乡土野趣。
(4)农村新建安置小区等安置居住类村庄,以小区休闲绿地、道路绿化、居住区组团绿化为建设主体,体现城乡一体的居住区绿化景观。
以乔木为主
花多树少、没有树只有花,这样的现象在南京市一些村庄确实存在。“乔木既有生态功能和观赏功能,还有遮阴功能,但我们发现一些村庄并不注重行道树的栽种。”市绿化园林局林业发展处相关负责人说,《导则》就提出,村庄植物选择要以乔木为主,“村庄绿化不同于一般城镇绿化,冬日需要阳光,酷夏更需遮阴,为此提倡绿化中以落叶乔木为主,同时做好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的搭配。”
记者采访了解到,江宁区谷里街道已经意识到这个问题,计划今年下半年在徐家院村和通往大塘金的主要道路上栽植乔木,打造两条林荫大道。“预计明年春天就可以看到效果。”负责街道园林绿化建设的南京靓绿园林公司总经理孔祥阳说,现在谷里街道薰衣草景观已声名远播,如果再打造出林荫大道,势必提升整体绿化景观层次,吸引更多游客。
推荐树种
《导则》专门对村庄庭院绿化作出了详细指导。例如:栽植薄壳山核桃、枣、柿、李、梨等,打造“经济型”庭院;采用花坛、花池等栽植观赏性强的花卉或灌木,打造“观赏型”庭院;通过棚架栽种葡萄、紫藤、凌霄等攀援植物,打造“棚架型”庭院等。
《导则》还为村庄绿化美化推荐了150种主要树种,既有农民喜欢种植的红花树、柿树、皂荚树等,还有适合农村但以往栽植较少的金钱松、香榧、红豆杉、紫玉兰、合欢、黄檀、七叶树等。
记者获悉,目前《导则》已下发至各区园林部门,下一步,市绿化园林局将选择部分村庄先行试点,打造出绿化美化示范村后在全市予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