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何红卫 乐明凯
春节临近,湖北省武汉市黄陂区姚集街杜堂村木兰花乡景区内张灯结彩,到处是一片喜气祥和的景象。2月7日上午9时30分,木兰花乡广场锣鼓喧天,一场由黄陂区委宣传部主办的“三乡工程惠村民,能人回乡派红包”活动在此举行,村民们现场观看黄陂文联组织的十九大精神文艺宣讲演出,书法家现场送春联,村民喜笑颜开拿红包,共同分享杜堂旅游专业合作社成立第一年的成果。520万元现金码成一堆放在舞台前,包含合作社房屋股金、部分绿化园林等劳务工资以及土地流转费,惠及村民1088人。
杜堂村位于武汉最北部的革命老区,自上世纪八九十年代起,村民纷纷外出打工,农房大量闲置,土地大面积撂荒,山林无人看管,经济收入普遍不稳定。2014年底,在回乡能人、万中集团董事长葛天才的带领下,村里开始建设木兰花乡景区。2017年3月,木兰花乡景区一期工程开园,恰逢武汉市大力推行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三乡工程”。当年4月,葛天才牵头成立了武汉杜堂旅游专业合作社,鼓励村民将闲置房屋入股合作社,由合作社统一装修、管理经营,迎接“市民下乡”,并承诺每年每户按照入股10%的保底方式进行分红。
葛天才告诉记者,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人,今天能给乡亲们发这个红包,他的内心无比激动,更是怀着一颗感恩的心来兑现承诺。在乡亲们和各级党委政府部门的鼎力支持下,杜堂村从一个平凡的小山村变成了武汉、湖北的“三乡工程”名片,接待游客50多万人次。
“以前想都没想过,自家在村里建了20多年的旧房子还能出租换钱。”村民葛台勇之前跟着工程队全国到处跑,收入情况看项目效益,现在回乡在景区干水电工,他的老房子被装修成民宿,175平方米年收租金2.75万元。他在城镇上购置了新房,村里也为老人统一新建了养老公寓。“现在回乡工作,待遇稳定,最大的方便是可以经常看望家人,也确实体现出自身价值。”葛台勇说。
杜堂村村干部介绍,不仅是技术工种,只要是周边愿意出力能干活的村民,都能到景区工作,其中,既有20多岁的大学生回乡在景区办电商销售土特产,也有70多岁老人做点力所能及维护花草的农活,把村里的产业全带活了。
60多岁的村民葛天华个头不高,捧着一摞钱高兴地对记者说道,没想到这么多,分红加工资领了58136元。他现在到景区上班做杂工,老伴也能在花棚里打小工,可以拿两份工资,土地流转给景区、老房子入股合作社,又有一份稳定收入,他们非常满足。
“木兰花乡已成为黄陂全域旅游、木兰系列的典范样板。”黄陂区委书记吴祖云表示,2017年实施“三乡工程”以来,黄陂区积极响应省、市决策部署,举全区之力推进,有力促进了农村发展、农业转型、农民增收,推动了农民闲置农房转变为财富要素、农村资源转变为创富资本、农产品转变为农商品、农民转变为合作股民、乡村转变为宜居创业乐园,有效解决了当前农村长期发展乏力的问题,让广大群众看到了乡村振兴的新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