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冬梅
江苏省新沂市是全国闻名的“鲜切花生产基地”,切花菊种植面积、产量和出口量位居县级之首。鲜切花既是“致富花”,也是乡村振兴希望所在的“幸福花”。新沂因时因地制宜,探索发展出独具特色的返乡人员引领、整体技术外包、“互联网 ”的发展模式,催开农家“致富花”。
老花棚的“变奏”:到处都是“科技元素”
四月天,正是鲜切花培育的好时节,在草桥镇农民王贵林的鲜切花种植基地,一株株菊花被定位在一个个方格子里,一垄一垄,整整齐齐。王贵林介绍说,这个占地4000多平方米的大棚,共有21.6万株菊花。大棚里使用水肥一体化的滴灌技术,有黄色的防虫板,还有植物补光灯和遮黑布。补光灯控制好菊花的长势,自动收缩的遮黑布促进菊花做蕾、出花,控制花期。看着一朵朵鲜花排列成行,王贵林的脸上像花朵,笑容满溢。
40多岁的王贵林是江苏省新沂市草桥镇农民。2008年,他和妻子从外地务工回乡创业,开始种起了菊花。尽管精心照料,意想不到的事还是发生了。当年他们种植的菊花,开花后颜色和形状都没有预期的好,客商看完之后没人愿意出价。为探究原因,他特地请教了当地的花卉专家,专家给出的结论是管理不够科学到位。很多看似简单的种植管理环节,实际上对技术的要求非常高。后来,他四处学习,还将专家请进基地长期指导。如今,他的菊花打入了韩国和日本市场,平均一株菊花可以卖到2.8元。王贵林种的鲜切菊花恒温保存包装运输时间可以达到55天,是一般出口菊花的一倍。种菊花不仅让他富了起来,还带动周边村庄两万多户农民一起致富。
整体技术外包:标准化种植尝到出口甜头
花农岳增辉站在田圃边,巡视着自家即将采摘的白菊。公司化经营、工厂化生产后,皮鞋锃亮、发型油光成了这位“新农民”的日常形象。
新沂市对6家切花菊种植企业实行整体技术外包,让懂农业的人去种植,懂销售的人跑市场,切花菊种植企业在国外保住低端市场的绝对优势,稳步扩张日本市场,和世界顶级标准同频共振。新沂是全国最大的切花菊基地,年产量1.2亿枝。去年出口5000万枝,出口额达860万美元,占全国切花菊出口总量的30%。
技术员李文虎由广东谷之都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派遣,为新沂鲜切菊种植企业提供整体技术外包服务,目前已有7名技术人员入驻当地1家种苗公司、6家出口生产公司。
农民乔继彩说:“我不懂怎么种花,但技术员今天留单子,就要按指令干活。”
谷之都公司董事长覃兴谋被新沂花农敬称为“阿谋”。他领衔的技术人员对各公司的生产流程实施统一安排,花卉生长状况每天通过手机上传至信息中心,由专家及时提出措施,再由技术员负责指导。“问题一般在4小时内都会解决。脱胎于日本技术的标准化流程,甚至把浇水都细化成一个个节点。”李文虎说,标准和规程可以保障产量和品质。
新沂鲜切菊种植公司统一接受技术整体外包,可降低三成以上的技术服务成本。以标准化、品牌化,保持市场的稳定性,使新沂花卉在国际上获得更多的认可。
乡村振兴:创新“花经济”特色模式
在新沂,从事“美丽产业”的农民越来越多。上世纪90年代以来,新沂有几百人在上海、广州、云南等地从事花卉栽培和销售,他们不仅拥有丰富的栽培技术和销售经验,还积累了资金。近年来,他们纷纷回乡创业,带动了新沂花卉产业快速发展。
为了确保产品品质,新沂市政府牵头与江苏省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等科研院校合作,以提供技术保障。该市鲜切花产业按照“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规模化经营”的发展思路,建设了一批规模较大、示范水平高、辐射带动能力强的示范园区,打造了东陇海鲜切花产业园、草桥镇恒丰鲜切花产业园、马陵山镇十里长廊鲜切花产业园等重点园区,推广“公司、基地、农户 市场、科研、协会”六位一体的经营模式,推动农户与龙头企业结成利益共同体,降低农户种植风险、保障种植效益,辐射带动农户共同发展。全市已建成10余个鲜切花合作社、5个大型企业,带动花农1万多户,从业人员3万余人,栽培面积超过3万亩。
鲜切花成功的同时,新沂花木产业的生产、创新、营销早已百花齐放。建起花木、园林景观门户销售网站和竞价网站298个,淘宝网店458家,阿里巴巴销售店铺55个,网上销售公司329家,通过互联网营销,新沂鲜切花、盆景、花木等“花经济”蓬勃发展,带动5万名群众从事与花木有关的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