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吴晓燕鲁明)日前,以“分享中国生态治理经验,推动民间国际合作,促进生态共建共享”为主题的“一带一路”生态治理民间合作国际论坛在甘肃省武威市举行,论坛取得丰硕成果:建立国际合作伙伴关系,启动胡杨林生态修复计划暨生态治理国际合作基金,发布《民勤倡议》等。
在论坛上,与会代表一致认为,“一带一路”生态治理民间组织应建立国际长期合作伙伴关系,要倡导资源共享,创建合作机制,交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政策导向、社情民意、合作需求等,为绿色丝路建设贡献民间智慧和力量。代表们希望,通过“一带一路”胡杨林生态修复计划暨生态治理国际合作基金的启动,能够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上曾经有胡杨分布的重要地区和城市,建立若干胡杨林生态修复示范点,以点带线,对“一带一路”经济廊道中的重要通道,开展胡杨林等抗干旱树种生态修复和防护带建设,努力建成3条“一带一路”胡杨林生态修复带,即中国西北“丝路核心区”“中巴经济走廊”和“中国—中亚—西亚经济走廊”胡杨林生态修复带。
论坛期间,来自《联合国防治荒漠化公约》秘书处、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亚太森林网络、国际竹藤组织、世界自然基金会等10家国际机构和国际组织,以及印度、巴基斯坦、伊朗、沙特、俄罗斯、土耳其、韩国、日本等“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民间组织代表参观了民勤县万亩人工胡杨林、17万亩人工梭梭林、沙区葡萄产业基地、治沙植物品种基因库,实地了解当地治沙治穷的成果和经验。通过参观交流,代表们对“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付出的艰辛努力表示敬佩,对中国生态治理的智慧和方案赞不绝口。中国绿化基金会主席陈述贤表示,为落实好本次论坛的成果,要吸引更多社会机构、民间组织、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其中,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生态治理,共建绿色“一带一路”,引导企业、个人、学界等方面联合开展生态治理,加快“一带一路”生态治理国际合作基金运作的规模化进程,推动公益事业由区域化迈向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