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争艳齐芬芳,中原大地春意浓。最近,河南省不少经济林、花卉种植区都迎来了看花赏春的人潮。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各地以花为媒,花海经济风生水起,不仅让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也助力农业结构调整、农民收入增加,生态优势逐渐转化为发展优势。
怎么发展花海经济?如何真正黏住游客?花海就像一个“舞台”,且看各方在“舞台”上精彩“演出”。
桃花满枝富农家
过了郑州黄河大桥,沿人民幸福渠向西的道路,被各式各样的小汽车堵了个水泄不通,一打听,都是去新乡市平原示范区桥北乡盐店庄村,赶“桃花节”热闹的。
有多热闹?“去年来了两万人,今年估计要翻一番。”经过一个路口时,一位疏解交通的民警告诉记者。
早些年,盐店庄可一点儿也不热闹。这个地处黄河滩区里的小村子,是桥北乡有名的贫困村。2009年,在村“两委”的带动下,桃树落地生根,从80亩发展到8000多亩,给村里带来缤纷美景,更带来了美好前景。2017年,盐店庄销售鲜桃1225万公斤,创收3000多万元,去年销售额超过8000万元,靠着种桃,不少村民脱了贫致了富。
在村口下车,步行约2公里,记者终于到了桃花节主会场。果真是人山人海,大人们忙着在桃树下拍照,孩子们在“小吃街”“游乐场”里来回穿梭。一位焦作的游客高兴地说:“既能看美景,又能吃美食,还不要门票和停车费,真是不错!”
不收费用,办桃花节不是赔了?“咱不能光看眼前。”盐店庄村党支部书记关源群笑着说,现在是攒“人气”的时候,一方面,给5月底上市的鲜桃寻找潜在客户;另一方面,为将来村子搞农业旅游一体化打下基础。
与喧嚣的活动现场一渠之隔,村民蒋红超的香菇基地略显安静,记者走进大棚时,他正忙着用桃树枝、玉米芯等加工食用菌基料。“明年我准备收拾点好香菇,在桃花节亮个相,把咱的产品也宣传一下。”他说。2017年,蒋红超在村里支持下贷款建了9个香菇大棚,现在不但自己脱了贫,还带起来6个贫困户。
晚上7点半,人群和车流逐渐散去,关源群稍稍松了口气,又赶紧通知村干部和党员开个碰头会。“桃花节要持续到清明节前,一点不敢大意,明天得多上几个人才行。”他说。
(归欣 曾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