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属:
龙舌兰 丝兰
拉丁名:
Yucca glorioca
别名:
剑兰、丝兰、凤尾兰
形态特征:
常绿灌木,茎木质,干短,具分枝,叶质硬,剑形而尖。叶长40―60cm,叶缘光滑,稍扁平,粉绿色。圆锥花序直立枝顶,花朵下垂,乳白色,一年开花两次,花期5―6月、8―9月。蒴果干质,下垂,不开裂。不开花时茎实心,开花后变成空心。茎通常不分枝或分枝很少。叶片剑形,顶具尖刺,螺旋密生于茎上,革质。圆锥花序狭长,抽生于叶丛间,高1米余。5月份至10月份两次开花,乳白色,杯状,下垂。蒴果椭圆状卵形。茎短。叶密集,螺旋排列茎上,质坚硬,有白粉,剑形,长40―70厘米,宽4―6厘米,顶端硬尖,通常边缘无白色丝状纤维或者老时有。圆锥花序高1米多;花乳白色,杯状,下垂:花被片顶端带紫红色,宽卵形,长4―5厘米;雄蕊花丝肉质,上部约1/3向外反曲。茹蒴果椭圆状卵形,长5―6厘米,不开裂。花期10―11月。
分布与习性:
原产北美东部和东南部。喜温暖湿润和阳光充足环境,抗污染,萌芽力强,花后顶端停止生长,旁边自叶痕发生侧芽。性强健,耐寒、耐旱、耐湿、耐瘠薄,对土壤、肥料要求不严。我国各地均有栽培。性强健,耐干旱,喜光照充足、排水良好的砂质土壤,瘠薄多石砾的堆土废地亦能适应,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较广,除盐碱地外均能生长。茎易产生不定芽,更新能力强。
凤尾兰适生范围:
原产北美东部及东南部。我国各地都有栽培,在鄢陵县已广为栽培生产。
园林用途:
凤尾兰四季常绿,花、叶皆美,花序特大,白花繁多,下垂如铃,花期持久,幽香宜人,是良好的观赏植物,也是良好的鲜切花材料。在园林中宜栽于花坛中心、屋前、路边,草地一隅或假山石旁。叶可作造纸纤维。
凤尾兰适应地区:
华北南部至华南中亚热带常绿、落叶阔叶林区(主要城市:武汉、沙市、黄石、宜昌、南昌、景德镇、九江、吉安、井冈山、赣州、上海、长沙、株洲、岳阳、怀化、吉首、常德、湘潭、衡阳、邵阳、桂林、温州、金华、宁波、重庆、成都 、都江堰、绵阳、内江、乐山、自贡、攀枝花、贵阳、遵义、六盘水、安顺、昆明、大理)
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主要城市:福州、厦门、泉州、漳州、广州、佛山、顺德 、东莞 、惠州、汕头、台北、柳州、桂平、个旧)
繁殖与栽培:
凤尾兰繁殖:播种、分株、扦插方式繁殖
凤尾兰分株
在春季2―3月根蘖芽露出地面时可进行分栽。分栽时,每个芽上最好能带一些肉根。先挖坑施肥,再将分开的蘖芽埋人其中,埋土不要太深,稍盖顶部即可。也可截取茎端簇生叶的部分,带9-12cm长的一段茎,把叶子摘掉一部分,留7片叶左右,埋人12―15cm深的坑中,埋后浇水。
凤尾兰扦插
在春季或初夏,挖取茎干,剥去叶片,剪成10厘米长,茎干粗可纵切成2-4块,开沟平放,纵切面朝下,盖下5厘米,保持湿度,插后20-30天发芽。分株,每年春、春秋挖取带叶茎干直接栽植。
凤尾兰播种
种子繁殖需经人工授粉才可实现。人工授粉以5月份为好,授粉后约70天种子成熟,当年9月下旬播种,经一个月出苗,出苗率约40%以上。亦可将种子干藏至春季播种。扦插容易成活。在春季或初夏,取茎干去叶片,按每段10厘米锯断,粗的能纵切成2块或4块,开沟平放,纵切面朝下,盖土5――10厘米厚,插后注意土壤不能太湿,防止茎块腐烂。取肉质根作扦插材料更好。
凤尾兰在黄河下游及其以南地区,可露地越冬。由于凤尾兰叶片密生广展,顶端尖锐,起掘时应先行捆扎,裸根或带宿土均可。定植前施足基肥,定植后浇透水,解除捆扎物,放开叶子。养护管理极为简便,只需修剪枯枝残叶,花后及时剪除花梗。生长多年后,茎干过高或倾斜地面,可截干更新。秋季在植株周围挖掘环状沟,施入一些有机肥料。
凤尾兰栽培:
定植后管理简便,只需随时剪除枯枝残叶,花后及时剪去花梗,刮风下雨后扶整植株。植株生长过高或生长势减弱时可重新栽植更新。
凤尾兰病虫害:
常发生裼斑病和叶斑病危害,可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洒。虫害有介壳虫、粉虱和夜蛾危害,可用40%氧化乐果乳油1000倍液喷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