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走进植物工厂——不靠阳光不靠土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园林 » 资讯 » 行业聚焦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走进植物工厂——不靠阳光不靠土
发布日期:2013-02-27 10:20:08  浏览次数:11


  都说万物生长靠太阳,杂志记者却听说,在中国农业科学院设施农业研究中心自主研发的人工光植物工厂里,植物的生长完全不靠阳光。为了一探究竟,记者近日专程前往中国农科院,采访了中国农科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杨其长,并参观了这里的植物工厂。

  “哔”地一声,在位于北京市海淀区的中国农科院高新技术园区的一个玻璃温室里,北京中环易达设施园艺科技公司的工作人员按了一下遥控器,一堵长约10米的墙中央的百叶窗缓缓升起,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排铁架上长势旺盛的奶油生菜。它们被“关”在一个密闭的屋子里,外人只能透过玻璃墙看到里面的情况。菜被紫红光晕包围着。

  走近瞧,原来每排菜的上方分布着分别发出蓝光和红光的小灯,交叉照射形成了紫红色效果。一排排的白色泡沫板被挖开了许多小洞,每个小洞有一棵植物,完全采用水培方式,用营养液代替土壤提供植物所需养料。

 

  无菌无虫,稍洗洗就能生吃

  “植物工厂是一种通过计算机对设施内温度、湿度、光照、二氧化碳浓度以及营养液等环境条件进行自动控制,不受自然条件制约的全新生产方式。它可做到“周年生产”,就是一直不断地生产,循环往复,没有停止。”中国农科院的杨其长研究员介绍,早在1957年,丹麦就发明了小型的植物工厂。1974年,日本也逐步发展起来,我国10多年前开始从事这类研究。杨其长是智能型数字植物工厂课题组组长、我国数字植物工厂研究的开拓者。

  他介绍,农科院高新技术园区的植物工厂分为人工光和日光性的两类。在植物工厂里,植物的生长周期可缩短50%,可以“立体”(多层平台)培养。在相对封闭的环境里,病虫害得到有效控制,不用打农药。这种系统对土地没有要求,城市的建筑群里、地下室、屋顶上都有成功实验案例,将来在戈壁、沙漠、荒地、岛屿及一些废弃耕地,也可以这么来搞。

  日本人就宣传植物工厂种出来的菜更安全,无菌无虫,稍微洗洗就能生吃。


  让年轻人愿意务农

  令杨其长担忧的是,我国很多年轻人不愿意从事农业,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象严重。据统计,我国当今务农的农民,有六七成是60岁以上的老人。日本到2016年,60岁以上的农业从业人员大概占85%。让老弱负责粮食生产,是个很大的问题。

  2002年,杨其长获得了科技部科学仪器设备升级改造项目“植物无糖培养环境综合调控系统”的支持,开始了密闭式人工光植物系统的研究。2004年,再次获得科技部“植物水耕栽培装置及其营养液自控系统”项目的支持。正是这两个课题的支持,为数字植物工厂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2009年8月31日,杨其长团队建设的国内第一例智能型植物工厂宣告成功。3年过去了,在农科院的东北角,一座占地1600平方米、专为发展植物工厂的建筑已经建成,只差投资购买设备入驻生产。

  杨教授认为,植物工厂尚属高端“测试版”技术,各方面看上去都“很诱人、很唬人”,很多城市拿它去吸引旅游者,但真正投入生产的只有山东、江苏、广东等省,主要和中环易达合作开展。

  说起目前的研究状况,杨教授表示,要在植物工厂里把蔬菜种出来,人工光可用也可不用。用自然光的缺陷就是不能进行多层生产,空间利用率低,影响产量,依然受自然条件限制。用人工光的空间利用率高,但很耗电,经济成本高。

  杨其长现在的研究重心放在光源上,他的团队曾做过实验,发现LED灯比荧光灯要节能50%以上,能耗只有白炽灯的1%。由于植物生长对光谱有要求,波长450纳米左右的蓝光和波长660纳米左右的蓝光被叶绿素吸收最多。民用LED照明灯的光谱在400纳米到700纳米之间,其中有一部分是绿光。“绿光对植物没有用,因为植物是绿色的,不敏感,就不吸收。”有针对性地使用红光和蓝光,效率比普通LED灯要更高。

  植物工厂的设备基本上都是自主研发,并没有从国外引进。一方面是还没有途径,另一方面也没必要。因为“所需要的技术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复杂。中国的传感器技术、栽培技术、控制技术,营养液的技术基本上都比较成熟”。

  在杨其长看来,植物工厂的缺点主要是设备成本和运行成本高,这是发展瓶颈。他已经尝试过用太阳能发电,但效率还比较低,不过,让他比较乐观的是新能源的发电效率也在提高。


  所产蔬菜已入驻商场

  农科院植物工厂种出来的菜的品质、形状、口感,和传统方式种的菜相比差不多,但菜所含微量元素可能不一样。

  目前植物工厂的产量不大,除了卖给北京几家宾馆饭店,还在附近的双安商场有个蔬菜小专柜。10月23日正午,记者来到双安商场,果不其然,在地下超市门口就有中环易达公司的员工在卖植物工厂所生产的菜,有水培的奶油生菜、青椒、黄瓜、茄子、苦菊、小白菜、油麦菜、香菜等,一包10块钱左右。还有各种用基质培养的盆栽,价格在20到30元之间。

  用营养液培养出来的蔬菜,消费者会不会在感情上难以接受呢?杨博士认为,消费者目前不太买账的主要原因,是植物工厂种出来的菜硝酸盐含量偏高。“从实验来看,硝酸盐的含量可以通过技术控制。营养液里有硝态氮,硝酸盐的成分会比较高。后期快收成的时候,通过短期连续光照和调节营养液配置等方法,能使种出来的菜比用土栽培的菜所含的硝酸盐还低,这些技术的成本不高,比较容易解决。”



  家里也能搞植物工厂

  我国已经发明了把植物工厂微型化,做成家庭型的。2010年上海世博会就已经展出家庭型植物工厂,并在全世界范围内获得认可,是国际上稍微领先的技术。

  对于这种家庭型的植物工厂,杨其长坦言,在家庭环境下,很多东西不需要人工控制,更为简易。“适合人居生活的话,就适合植物生存。”便宜的一套装置大概1000多块钱。“最多比一个冰箱贵一点,种20天左右就能吃到菜。”

  杨其长还介绍,植物工厂如果发展成垂直农场,节省出来的耕地可以植树造林。不过他也强调,不可能把传统农业方式都废弃了。

  红薯树空中长红薯

  参观过程中,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蔬菜工厂有很多种立体无土栽培模式,如斜插式墙体无土栽培可以附着在建筑物表面,种些叶菜、矮生花卉、草莓等,可以根据不同植物颜色拼装组合成各种植物图案和立体造型。


  在一个花园中,白色的矮篱笆上爬满了翠绿的藤蔓,藤蔓间点缀着些许或红或橙的小花。虽置身室内,却被一股清凉气息萦绕着,阳光穿过屋顶的玻璃一泻而下,缓缓地流淌在每一片叶子上,在地上映照出斑驳的影子,幽幽小径将人引到一个清新的小屋中。植物们使劲浑身解数要渗透到每一寸墙体里。工作人员介绍,这是现代温室工程技术与设施栽培技术及园林景观艺术相结合的“温室公园”,不属于植物工厂。

  整个玻璃温室阳光通透,但偶尔也有“树荫”,让人好奇的是,没有“树干”,唯有一些藤叶,抬头看,空中吊着一个个白色的花盆。仔细一看,竟有几个红薯挂在空中的藤蔓上。

  杨其长称之为“中国人自己的发明”。他介绍,红薯是最皮实的,放到水里能长根,拔出来晾几天还不死,生命力很旺盛。它其实是多年生的植物,适合做空中栽培。这红薯“树”从2005年栽培到现在,一直都活着。

  那么,红薯如何能长在空中的藤蔓上呢?原来,杨其长的团队通过对藤蔓进行诱导,将藤蔓的随意一个节点,埋到装有草炭、蛭石、珍珠岩的基质里固定住,浇些水,使它们在黑暗的环境中长出根,经光合作用吸收营养而膨大,变成块根。整个过程大概需要三四个月。

  结出的红薯基本形态与普通红薯相差不大,营养成分可能稍微有点差异,研究还在进行中,尚未有确切的实验数据。“理论上,产量要比种在地上高两三倍。”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