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福建——“生态省”建设样本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园林 » 资讯 » 行业聚焦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福建——“生态省”建设样本
发布日期:2013-03-04 08:57:05  浏览次数:15



  “快打包点空气快递给我们!”今年年初,当全国不少地方陷于雾霾污染不堪其苦时,《福建日报》如此报道外省百姓对福建环境质量的艳羡之情。

  福州,经济发达的省会城市,今年前两个月空气质量指数均列全国前三。春节期间,福建吸引游客822.98万人次,同比增长28%。各旅行社纷纷标新立异推出的新项目之一,便是醒人眼目的“福建空气游”。

  福建提出建设“生态省”目标10年来,历届省委、省政府班子坚持把生态省建设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载体,作为科学发展观在福建的具体实践,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在全省GDP保持年均增长12.6%、财政收入翻两番的同时,森林覆盖率持续保持全国第一,成为全国唯一一个保持水、大气、生态环境均全优的省份。

  同样是在后发追赶中加快建设,同样是依托新型工业化跨越发展,福建以“生产发展、民生改善、生态良好”平衡发展的新形象,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生态省”建设的成功样本。

  “任何形式的开发利用都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进行,使八闽大地更加山清水秀,使经济社会在资源的永续利用中良性发展。”

  一任接着一任干

  “生态省”建设不掉棒

  “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美丽福建;殷实小康但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同样不是美丽福建。美丽福建,应当是‘百姓富’与‘生态美’的结合。”福建省委书记尤权如是说。

  这样的清醒认识,正是多年来福建省委、省政府一以贯之的发展理念。

  世纪之初,历经亚洲金融危机阵痛的福建,也涌动着加快发展的渴望。但人均耕地全国最少,自然灾害交替频发,传统工业发展伴生大量污染、酸雨等,福建环境承载能力面临严峻考验。

  “任何形式的开发利用都要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进行,使八闽大地更加山清水秀,使经济社会在资源的永续利用中良性发展。”2000年,时任福建省省长的习近平及时、清醒地向全省干部群众发出号召,提出“生态省”建设战略构想。

  2001年,福建省政府专门成立了由省长亲任组长的生态建设领导小组,开始了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生态保护调查。2002年省两会上,建设“生态省”正式写进政府工作报告。当年8月,福建被列为全国第四个“生态省”建设试点省份。2004年11月,经国家环保总局论证批准,《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出台,福建提出,20年内完成以生态农业、生态效益型工业、生态旅游和绿色消费为基础的生态效益型经济等六大体系建设。

  从改革开放到世纪之交,尽管福建取得年均13%以上的增长,但此前由于台海对峙、国家投入极少,到2000年福建GDP总量仍不足4000亿元、财政总收入不到370亿元。“以这样不算雄厚的实力却制定如此宏大的战略规划,的确显示了决策层对生态建设的远见卓识。”时任福建省社科院院长、并曾参与“生态省规划纲要”设计的严正告诉记者。

  十年来,福建高层先后历经五任省委书记和省长,但“生态省”这根“接力棒”一任接一任、一棒传一棒:

  2006年4月,省政府下发《关于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全面推进生态省建设;

  2010年1月,《福建生态功能区划》正式实施;同年6月,省人大常委会颁布《关于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决定》;

  2011年7月,推出《福建省“十二五”环境保护与生态建设专项规划》;同年9月,出台《福建生态省建设“十二五”规划》,明确到2015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取得重大进展,率先建成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

  十年接力,山水更新。仅“十一五”期间,福建就先后开展了建设海西现代林业、“四绿”工程、“大造林”等活动,完成植树造林1116万亩。国家林业总局综合核查显示,福建省2011年度人工造林(更新)、封山育林以及2008年和2006年度更新、育林质量均名列全国第一。更可贵的是福建用制度创新确保青山长在,在全国率先实施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截至去年底,全省林权登记发证率已达98.7%,全省森林综合保险覆盖面积超1亿亩、在保率达96.1%。 “十一五”期间,福建还完成水土流失综合治理990.7万亩、小流域500多条,成为中国南方水土流失治理的典范。

  一首“蓝绿交响”也激荡八闽。去年以来,福建又将发展蓝色海洋经济列为重点战略,按照“开发未动、保护先行”的理念,率先推行海域资源有偿使用制度、严控围海填海工程、建立海洋生态保护区等三大举措。2011年福建全省近岸海域清洁、较清洁海域面积占比达61.6%,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0个百分点。

  “城在林中,家在园中,人在绿中。”今日八闽,林木苍苍,溪流潺潺,鸟鸣悠悠,天朗气清。福建已有5个县(市)建成国家生态县(市),15个县(市、区)基本达到国家要求;建成18个国家级生态乡镇、474个省级生态乡镇、4652个市级以上生态村。

  “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生态文明建设也应当是福建最花力气的建设。”

  规划考核并举

  保护发展双赢

  永泰,山清水秀,素有“福州后花园”之称。可多年来永泰人却不轻松,因为单论GDP,长期居福州倒数。然而现在,自卑正变成自豪——2010年开始,福建在全国率先启动环保监督管理“一岗双责”;省长与全省九个设区市一把手逐一签订“六江两溪”整治责任书;2011年,福建决策层将环保约束制度与考核体系改革联动,明确提出对各地的考核要包含这样三个内容:一是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二是人民生活明显改善,三是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提高。倡导“要看重总量,更看重人均;要比发展进程,更比发展后劲”,鼓励干部“四比”:比发展快、比后劲足、比民生好、比生态优。

  “市里规定对我们县不考工业规模考大气、不考企业税收考水质、不考工业总量考新型产业科技含量。这样的‘三考三不考’,可以说把准了我们发展的脉门。”永泰县委书记林强告诉记者。

  “考题”改了,思路必然要转。此前一直苦于无商可招、无企可进的永泰,眼下“死守”无污染企业这条底线更加坚定。去年一大型养猪企业将落户,县委、县政府权衡再三,决定赔偿企业全部前期投入,坚决拿下。永泰县生猪养殖总量加起来不到3万头,还不如有的县一个养殖场的规模,但永泰县级以上自然保护区却多达11个,各类生态保护面积达111.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1/3。

  “考题”改了,得分自然变了。永泰以22项指标全优的成绩成为福州第一个获命名的省级生态县,从2011年起,考核从倒数变前列。“这几年全县游客年均增长20%以上,旅游产值年均增长30%以上。”永泰县旅游局局长黄秀华告诉记者。

  “考题”改了,视野豁然大开。生态优势成为永泰人后发崛起的“制胜武器”——吸引冠城大通和福建广电集团投资32.5亿元,创办福建海西文化创意产业园和海峡影视基地;福建IT界领头企业中海创公司对永泰也“一见钟情”,准备创建生态型“硅谷”,产值直指千亿。

[page]



  正如永泰这样,保护生态和实现发展,在福建的战略规划图上,10年来早已不是“二选一”的单项选择题,“生态资源是福建最宝贵的资源,生态优势是福建最具竞争力的优势,生态文明建设也应当是福建最花力气的建设。”习近平总书记这一指示,已越来越成为八闽干部群众的共识。

  ——规划引领。今年年初,《福建省主体功能区规划》出炉,四个功能区规划中,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的生态功能区域格外引人注目。“从本世纪初制定《福建生态省建设总体规划纲要》算起,这个规划已是福建‘生态省’建设的第三个规划。”省发改委有关负责人这样表示。目前福建全省建立了较为完善的城市规划体系,大部分市、县开展了新一轮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全省乡镇基本完成规划编制,村庄规划今年将实现全覆盖。

  ——靠前把关。福建近年来不断提高项目环境准入门槛,坚持“宁可少一点也要好一点,宁可少一点也要实一点”,把环境容量作为项目引进的重要依据,实行项目节能评估审查、环境影响评价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制度,好中选优,将一批污染环境、资源消耗大的项目拒之门外。2010年推行环保准入制度第一年,就否决了24个大型投资项目。

  ——从严考核。从2011年起,福建不断调整设置与生态文明建设相适应的考核体系。包括对领导干部环保“一岗双责”,即对没有完成年度环保工作目标的,或发生环境事故造成恶劣影响的实行行政问责。明确干部提拔任用和评先评优,环境事项实行“一票否决”。

  ——利益补偿。早在2003年,福建就先后在九龙江、闽江等流域探索生态利益共享、治理共担的补偿机制试点,流域上下游财政横向补偿与省级财政纵向补助相结合,推进流域上游环境综合整治。建立完善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制度,2001—2011年,中央和省级财政累计投入27.55亿元,开创我国森林生态效益有偿使用的先河。

  “生态文明建设要在生态省建设的基础上,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实现永续发展的观念理念、生产生活方式和体制机制。”


  打造“生产文明”

  才有“生态文明”

  去年十八大福建代表团开放日上,中外记者就福建“生态省”建设向苏树林省长提问,苏省长讲了个“石头也转型”的故事。

  南安,我国著名建材之乡,但发达的石材加工业也造成严重污染。近年来,南安石材产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