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B2B网讯 近年来,景观设计大为流行,似乎已成为城市规划建设上水平的一个重要标签。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景观设计的确良莠不齐,其未来发展方向在哪里?在保持地域性的基础上又将有着怎样的探索?
景观设计的思想性(三农B2B网讯)
其实,中国的景观项目极为丰富多样,这给了设计师很多机会,但实现程度却远远不够。许多项目拥有着优越的条件,具备做出好设计的基础,甲方也提供了实现设计师想法的机会,但最终却没能够做出好的作品,问题在哪里?
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副院长王向荣给出了自己的答案。他认为,这并不是技术上的问题,也不能单方面埋怨甲方,反而可能是碍于设计师眼界不够,目前面临的问题就在于思想。
“能够沉下心来进行思考、认真研究学问的设计师非常少,大家多在忙于项目,复制自己和他人,大量问题积累下来却少有反思,更少有对策。”对于中国景观设计的现状,王向荣说,“许多中国历史上的思想和成果都成为了一种符号,沉淀于人心,形成模式化的评判,学科的发展还缺乏开放性和包容性的土壤。另外,中国现代艺术的发展跨越了中间一个特别重要的阶段,即抽象艺术探索的时期。这种缺失使得大众,甚至于设计师缺少对抽象艺术进行认识、欣赏和理解的机会,大家更倾向于接受具象和符号化的表达,这对于中国的设计,包括景观设计来说,都是巨大的限制,对于理论研究也是一种制约。”
当然,中国现代景观设计的发展缺少一个重要的阶段,就是功能主义的探索时期。没有经历功能主义探索的中国景观设计师,在改革开放之后首先接受的是后现代的思想,历史、文化、象征和符号似乎成为每项设计不可或缺的主题,但唯独忽略了使用性。中国景观设计的问题还不止这些,景观是一个实践性的学科,实践推动着学科向前发展,但缺少思考,缺少理论研究,中国景观设计的发展就难有质的提高。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景观学系教授朱育帆在实践中,也同样遇到了中国景观设计出现的阶段性的状况,“我在实践中越来越发现,设计师很难完全隔离掉自己的局限而落入一种套路,而场地自身的特性则可以帮助你跳出来,这种场地特性往往就是在处理新与旧的关系中获得的,所以我特别关注场地,它可以折射出一种哲学的思考,以什么态度对待原有的东西?能否看出其中的价值?设计师需要与原有场地形成关系,在这一点上,景观设计师与建筑设计师是不一样的,景观设计师必须有环境的责任感。”
20世纪90年代以后,整个环境的改变导致了需要有人出来对恶化部分的环境进行改善,需要一个专业去考虑如何重整环境。“这是重整的时代,国土环境变了,人居环境变了,这样的环境压力导致了学科发展方向的改变。一方面要摆脱这个领域,另一方面要进入一个新的领域。虽然这个过程备受争议,但却是非常激动人心的,是学科的全新拓展。”北京大学建筑与景观设计学院院长俞孔坚如是说。
此外,俞孔坚对于中国现代景观的状况和景观设计师应有的职责,也有着自己的看法,他说:“2000年之前的环境是一个渐进的农业社会变化的环境,山川秀美,在某种程度上是一种所谓的生产性的景观或者生成性的景观,现在连这样的景观都面临着危机,这是一个大环境背景和社会背景的改变。与此同时,中国的社会、教育体系和思想观念都没能准备好如何应对这样的变局。在这个大时代的背景中,我们必须认识到景观可以蓬勃发展的原因,以及发展过程中交错着令人不满意的地方。”
景观需要活生生的关于土地的知识情感,从这点来说,广州土人景观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庞伟深有感触,“景观除了与真实的土地和文化对话活动有关外,还与灵感和想象力有关联。景观设计是不是由一些心里有风景的人、有意思的人和有场地感动的人在做?创作是可以挥洒随性、能够让心灵奔放的事情,但目前更多的时候,设计师还是什么时髦就抄什么,什么赚钱就做什么,行业的整体思想是混乱的,缺的正是一个整体性的思考。此外,还缺少交流与沟通,缺少一种包容。优秀的设计师应该把自己的事情做好,让国家的每个地方都变得美丽,让更多的地方都免于破坏,能够保持自然的活力和城市的本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