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B2B网讯 2013年以来,吉林省上下紧紧围绕人参产业振兴、蔬菜产业提升等重点工程项目,有效克服春季低温、夏季洪涝、秋季大风等不利气候条件影响,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推进措施,促进全省园艺特产业呈现出蓬勃发展的良好势头,为实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繁荣稳定做出重要贡献。
特色园艺欣赏(三农B2B网配图)
战略性新兴产业地位日益突出。按照省政府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要求,全省上下把棚膜经济、人参、食用菌、林蛙等重点产业作为突破口,强化组织推动,加大各种要素投入,推动园艺特产业保持强劲发展态势。2013年,全省园艺特产总产值实现1240亿元,同比增长18%。人参业产值实现290.6亿元,同比增长42%;蔬菜产值实现260亿元,同比增长8.3%。农民人均园艺特产业收入1990元,同比增长10.6%。园艺特产业已经成为农村经济的重要支柱产业和农民增收致富的主要途径。
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取得较大突破。蔬菜产业提升工程顺利启动实施,超额完成省政府下达的5万亩棚室建设任务,到年末全省棚膜蔬菜面积可超过105万亩,棚膜蔬菜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明显提高。全省棚膜蔬菜产量达到420万吨,有效缓解了大中城市冬春季节蔬菜供应紧张问题,丰富了城乡居民“菜篮子”。全省振兴人参产业工程取得显著成效。生产规模得到科学调控,年度新增采伐迹地栽参面积控制在1000公顷以内,预计2013年全省人参留存面积5050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了150万平方米。精深加工能力显著增强,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自主知识产权的精深加工项目深入推进,人参皂苷、人参多糖、人参多肽、人参蛋白、人参挥发油等多种有效成分提取和产品开发取得了新突破,精深加工产品增值几十倍甚至上百倍。人参产品多元化开发取得新进展,人参食品、药品、保健品、日用化工品等系列产品近千种,其中开发人参食品超过300种。长白山人参品牌建设取得突出成效,评定“长白山人参”品牌产品生产企业25户,品牌产品达到80种。食用菌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了延边、吉林地区以发展黑木耳为主,通化、白山地区以香菇为主,中西部平原区以平菇、金针菇等鲜食品种为主的区域特色比较鲜明的发展格局。全省食用菌规模预计达到21亿袋,产量达到85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6.7%和21%。深入贯彻落实林蛙产业扶持政策,重点扶持长白山优质种蛙繁育基地、标准化封沟养蛙示范基地及精深加工项目建设,促进林蛙产业保持良好发展态势,预计年末林蛙回捕量达到4.8亿只,同比增长6.7%。马铃薯原种扩繁补贴试点工作扎实推进,争取国家补贴资金670万元,落实试点面积5万亩。
标准化生产水平持续提高。大力推广高产优质和绿色无公害生产技术,不断加大投入品监管力度,促进园艺特产品质量安全水平进一步提高。按照农业部相关标准加强生产管理,对于规模较大的棚膜园区,建立了生产、投入品、收获、销售等管理档案,实行了品种、施药、技术、检测、标识、销售等关键环节的统一管理,切实提高了质量安全水平。2013年新创建国家级设施蔬菜标准园21个,总数达到82个。全面实施人参质量提升计划,评选认定17个“长白山人参”品牌原料生产基地,大力推广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全面开展测土栽参,严格实行人参种植职业资格认证、品牌产品原料基地认证、种植档案登记和田间记录等标准化生产规范制度,改变了过去传统种植、自然发展的粗放经营模式,辐射带动全省人参标准化、规范化种植水平明显提高,全省人参优质参率持续提升,农残超标现象得到有效控制。
产品基地区域特色更加鲜明。发挥各地区位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科学规划布局,加强专业产品基地建设。按照东部以中药材、经济动物、食用菌和长白山山珍食品为重点,西部以瓜菜、油料及特色经济作物为重点,中部以棚膜经济及露地瓜菜类为重点的区划布局,积极推进 “特产之乡”建设,今年新评定“特产之乡”2个,全省“特产之乡”总数达到14个。汪清天桥岭、蛟河黄松甸的黑木耳之乡,洮南福顺辣椒之乡、黑水西瓜之乡,农安哈拉海三辣之乡,榆树泗河圆葱之乡,东辽凌云韭菜之乡等基地规模持续增长,质量效益明显提高,带动了区域性特色经济加快发展。
产业化经营水平明显提升。坚持把产业化经营作为推进产业振兴的主导模式,加快引进战略投资主体,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大力发展精深加工,在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同时,促进了产加销有机结合。抚松、集安、敦化、靖宇、延吉、长白6个人参产业园区,进驻企业达46户,完成投资65亿元,形成了人参精深加工规模经营和集群发展态势。康美药业、益盛药业、修正药业、长白山制药等龙头企业精深加工水平持续提升,近年来引进的韩国人参公社、日本津村公司、台湾炳瀚集团、山东绿叶集团、广东雄风集团等一批人参企业投资规模不断加大,各企业投资额度均在亿元以上。棚膜蔬菜园区建设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农民专业合作社和企业投资建设棚室比重进一步提高。食用菌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增强,上海高榕长春公司、大山合集团白山现代农业公司、汪清丹华山珍食用菌公司等一批食用菌企业,带动基地规模不断扩大、产品附加值持续提升。林蛙养殖呈现出以龙头企业为主导的发展模式,蛙王生物、永利药业等企业积极开发林蛙产品精深加工项目,辐射带动基地和农户能力进一步增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