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中国长江边上最普通不过的江南小村,因为一个人让这个村庄越来越不普通了。这个村就是华西村,这个人就是吴仁宝。吴仁宝去年驾鹤西去,而今延续这个人的是吴仁宝的小儿子吴协恩。
坐在我面前的就是这个华西村新掌门人吴协恩。他年近五十,浓眉大眼,高大魁梧,皮肤黝黑,头发稀疏。他说话不急不慢,温文尔雅,声音不大不小。苏南人应有的小心谨慎,精明能干的特点在他身上体现了。他说他像妈妈,淳朴富态,开口先带笑脸,而其他几位哥哥姐姐则像老书记,白而瘦小,说起话来风趣幽默,时常还带些俏皮。我与他的对话自然是从现在华西村开始的。
华西村在中国早已家喻户晓,号称华夏第一村。第一村自然有第一的道理和实力,不仅是因为这里家家住别墅,户户有存款,更重要的是华西走的是共同富裕的路子。华西村没有穷人,也没有懒人。华西村每月定时开会,集体学习。改革开放以来,吴仁宝带着华西人靠办工业,靠钢铁、靠纺织让村民过上了好日子,创造了奇迹。村里年产值上了五百亿,户均收入过百万。华西人对国家有贡献,集体有积累。到过华西的大大小小领导们一拨又一拨,不能不为华西的成功点赞说好。于是,有人肯定说,华西村是中国农村实现小康的典型,华西的路子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城乡一体化的发展道路。
但是,对华西村还有不同的议论。主要说法有:一是华西靠工业兴村不能成为中国农村现代化的典型。二是华西集体经济不能代表先进的体制。三是华西家长式管理方式约束了华西人的自由。四是华西就只有钱,土豪。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对待社会上林林总总的质疑和议论,华西人泰然处之,不受左右,你说你的,我干我的。但也不回避争论。有机会时吴仁宝也会操着他浓重的江阴土话带着普通话翻译回答争议。他的话总是像他的步伐一样急,弄得翻译语速也很快。比如,吴仁宝说,我们华西发展速度不快不慢;我们华西人不穷不富,我们华西建设不土不洋;我们华西……拥有家产万贯,每天只吃三顿饭。纵有广厦万间,每晚只睡小床一张。没有最佳的发展模式,只有最适合的模式。鞋子是不是合适,穿鞋的人最有发言权。走自己的路就是华西之路。有人问,华西为何盖328米高的酒店?他幽默的说,因为北京最高的楼就是328米,我要和中央保持一致。这就是吴仁宝,我了解的吴仁宝。他虽身材矮小,内心却十分强大。他的话连同华西的标志性建筑华西金塔,华西微缩天安门城楼和长城,还有后来花费30亿元修建的328米高74层五星黄金酒店,酒店内3亿元打造的金牛,一起定格为华西村了。
进了华西村,就是华西人。这是当年吴仁宝的人才观。就是这一举措,适应了当时的华西,全国各地一大批打工者落户华西,成为华西建设者。现任华西村党委副书记、宣传部长孙海燕就是其中一个代表。我认识他时,他还是吴仁宝的秘书兼村里的宣传干事,小伙子热情奔放,聪明伶俐,为人爽快,小脸白白胖胖,圆圆呼呼。他干活不马虎,配合到华西的记者采访十分周到。记得那一次我到华西,节目录制很成功,大家高兴,他邀请我们夜聚,大家在村食堂很放松,三杯两盏后,他走出饭局,声称没事,非得让接他来的妹夫下车,要自己开刚买的新车回家。上车刚打着火,就撞上了停在路边妹夫的车。弄得第二天新车就进了修理厂。还有一次我与几个同行到华西,华西搞活动,客朋满座,住房紧张,他干脆安排我等几个弟兄住在他家别墅里,而他却忙得一夜未归,大家开玩笑说,老婆孩子归哥几个了。开始,我还以为这家伙是华西人,小日子过得不错,人也如此潇洒。后来我们成为朋友,渐渐知道了他的故事。他本是苏北穷地方人,高考意外落榜后郁郁寡欢,一个偶尔机会他妈妈看见报纸上介绍华西,建议他到此地打工。他先是到车间,偶尔写板报,他的一手好字,让人发现了,于是抽到村办去。小伙子机灵又会来事,被老书记看上了,渐渐取得信任,当了秘书,从一个打工者蜕变成一个管理者。于是,老婆也来了,汽车也有了,楼房也有了,身材也渐渐浑圆了。通过他,甚至他老家的朋友,同学,亲戚成百人落户华西村了。海燕不飞则已,一飞冲天。海燕春风得意,年轻有为,华西待他不薄,他也视华西为家,为华西不遗余力,就差赴汤蹈火,在所不惜了。这次到华西,见到海燕,差点认不出来了。本来他个头不高,加上减肥三十多斤,脸小了一圈,肚子也没了,精精瘦瘦,看起来进入小老头行列了。他的功夫全废,一口白酒也不能喝。据他夫人说,他每天的生活就是快走一万多步,游泳一小时,唯独对华西的一片痴情没有改变。对别人议论和社会上对华西说东道西依然愤愤不平,不时回击一句,那都是瞎说的。面对小吴书记,他彬彬有礼,就像对吴仁宝一样,永远的面带微笑,只是多了一些放松。但还是看得出有一种发自内心的尊重和崇拜,给人感觉他比华西人还华西。海燕人生和生活方式的转变,让我们从一个角度看到了华西的另一面。
不论人在何方,为华西做事就是华西人。眼观天下,招贤纳士,这是吴协恩上任以来用人的胸怀。在高铁站接到我们的华西宣传部门的年轻人说,华西人走出去了,发展也转向了。近年来,华西大力推进三产服务业,重点投向金融、航运、物流仓储和资本市场,开发航运和文化旅游等,企业迈步中西部,或者办在国外,产品走进国际市场。上海有华西,香港有华西,重庆有华西,湖南有华西,澳洲有华西,非洲有华西。可以说,在世界版图上,华西的脚步跨进了五大洲。一组数字看,传统的钢铁、纺织业比重下降到30%多,三产服务业达60%多。华西当地人口没有增加,土地没有多占,效益增加了,利润上去了,华西人的票子增加了。这些数据说起来枯燥,但反映了一个真实的华西。这是吴协恩交给华西村的礼物。
议论归议论,批评归批评。吴协恩说他历来不怕别人说三道四。他说舆论越炒越热,越热越好,他们在免费宣传你。他说华西人爱党为民,希望不要带着有色眼镜看待华西,不能误读华西人。在华西成长中包容和理解很重要。在包容中华西蛋糕做大了。吴协恩慢条斯理,娓娓道来。可以说没有包容就没有华西。从起步始,华西就用八方人才,到目前外地打工者已是本村人口的几十倍,一些打工者因为有贡献成为华西人。他屈指算来,加上前几年兼并华西周围十三个村,现在的华西已有六万多人,可谓大华西了。借船出海,借风扬帆,华西就是让不可能变为可能。他的投资理念与众不同,他说,越是地方官员敢干事的地方越要去投资,不干事的地方千万不能去。他敢把钱投到重庆去,非洲去,落地开花,效益都不错。
饭桌上的吴协恩说话很放松。他吃得很少,基本没动几筷子。谈到此,他说他与他的哥哥们不一样,一口酒不喝,烟戒不了,就这个爱好,也就不戒了。他笑眯眯地弹了烟灰,招呼大家并推荐华西产品。你们想喝啥酒随便。华西白酒是五粮液的师傅和配方,葡萄酒是张裕的师傅和配方。你们看看,华西就是借别人之力发力。
华西村人对自己的日子满意和知足。晚饭过后,花灯初放。初冬的江南不算冷,我们沿着华西石狮大道,散步到华西金塔,金塔三层以上是住宿,以下是服务业及餐饮等。一层是商场,商场里大部分都是自己生产的日用消费品。商场已下班,只有两个看店的老员工,听说我们从外地来,很是热情,给我们介绍他们的产品,又与我们无拘无束谈华西。一位女店员介绍,吴家老书记勤劳,他很辛苦的,为我们忙了一辈子,自己没有啥享受,临走前他自己还住老土房。我们家为他一个多月睡不好觉。你们问他儿子新书记,好人啊,该拿的钱不拿,就看他整天帮我们干事。她说她已退休,每月拿退休金,她家算儿子小两口和孙子每年收入上百万。家里住着别墅房,有两部车,每年还要到村里的黄金酒店住一个多月。孙子小,儿媳先回家了,她是帮儿媳妇值班的。这些年,华西村人也有在村里呆腻了的,想出去闯天下,但回来的多,留在外面的少。也有不少学生考学出去了,但绝大部分都回村就业了。
华西人如是说,外边的人有质疑。我觉得无论如何评价华西,一个基本事实不可否定,那就是,华西的富裕或者土豪一没有靠挖矿,二没有靠财政,三更没有靠偷靠抢,华西的辉煌背后是华西人自己的勤劳和智慧。正是因为经济实力的极大积累,才有了别的村庄没有的黄金酒店和不同寻常的景观,才有了别的村庄没有的新的旅游资源,也才有了三百元一日游华西的门票收入……至于发展道路或者模式,中国这么大,不可能一个样,各有各的优势,各有各的办法。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假如我们每个村都像华西,中国早就全面小康了。再假如华西退后几十年不发展还受穷,还要系在国家扶持的系带上等靠要,我们又情何以堪?
第二天上午,天阴风大。我们和吴协恩等一起参加央视七套《乡约》相亲节目录制,现场搭在华西村的黄金酒店对面的广场。节目是为一位在华西打工的帅小伙子找对象,三位女嘉宾都是华西本村姑娘。节目形态是户外访谈真人秀,男女嘉宾每人一个箱子,箱子里装着每个人三个最具个性特征的秘密。现场层层揭秘相互对话,看看谁最匹配。同时,还有亲友、乡贤和情感专家点评出招,最后看看可否与一位女嘉宾确立恋爱关系。主持人是赫赫有名的肖东坡,他把控能力强,主持风格风趣幽默。三位姑娘都很漂亮且有个性,单纯可爱。同时,也可以说是华西的富二代。姑娘们真实大胆的个性表露,反映了新一代华西人的价值观、婚恋观的多元取向。眼看就到第三环节、也是最重要的最后一个环节,男嘉宾在打开自己箱子秘密时,居然写的是他要离开华西去上海发展。顿时,现场出奇的静了下来,接着有人发出不解的嘘声,还有人眼神惶恐。能理解,多少人想着做华西人,而他却要离开这个天堂之地,何来如此底气到此造次?并且,华西村的掌门人等一帮村官在此。面对这样的尴尬场面,老道的主持人很机智,他话锋一转拉长了声调说,天哪,这个问题应该有人来说说,让我们听听吴书记是什么态度。此时,录制现场再一次安静下来,大家心态不一。吴协恩很平静,他依然面带微笑走上舞台,接过话筒缓缓地说,很高兴参加节目录制,通过这个节目我看到了华西年轻人的风采,也看到了我们华西今后努力的方向,就是要更好地引导青年人正确的生活观、消费观和价值观。对于这个小伙子要去上海创业,我的态度是用两个字表达:支持。这是一件好事,说明他们年轻人在华西打好了基础,有了创业的信心。华西在上海也有产业,他们要去,我们还可以提供方便,想回来华西欢迎。短短几句话,掷地有声,让人见识了华西掌门人的胸怀,博得了阵阵掌声。看得出,这掌声是真诚,也是支持。
节目录制结束了,但华西村给人留下的思考很多,华西的路也还很长。天气预报有雨,录制时就是不下,现在淅淅沥沥地斜落在地面上,蒙蒙之中给江南增添了一份诗意。当然,我知道,华西面对今天和以后的日子,还会有许多坎坷,有许多与过去不一样,吴协恩和他的村民们还在路上。
由此,我想到一个国家的历史是这个国家的人民书写的。一个村的历史,同样是这个村百姓创造的。不过历史的颜色和故事内容不一定重复,但会因为一些人更加精彩。华西就是这样,过去是,现在这个故事还在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