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德蕉城区九都镇贵村原名“归村”。相传在隋唐时期就有人在此定居,元末明初时,由于交通原因,方圆的36个村落合并为一村,故名“归”。
从蕉城城区出发,一路上枇杷成林、茶园遍地,约半小时到达贵村。村内平原广阔,溪流穿村而过,两岸古树成荫,古建筑古民居成片分布。
古民居里“门道”多
古时候,贵村的建筑布局有“七墩、八穴、三朝北”之说,指的是东南西北布局规则的七个土墩、八个自然形成的湖、三条逆霍童溪方向的小溪。上个世纪,“七墩、八穴”全部被挖平填平。现在,村中70多座古民居,大多为明清时期建筑。
贵村古民居是连片的街区,现代建筑掺杂不多,游人一进入,会有种回到明清时期的感觉。街上土墙、砖墙并列。街区内有众多青砖黛瓦、飞檐翘角,马头墙高高耸立的深宅大院,清嘉庆兵部侍郎、福建省巡抚黄瑞的老宅隐居其间。而大宅院的对门,往往是门庭简朴、土墙低矮的民宅。“在这里,有钱人住青砖房,普通人住土夯屋。大家都相处和谐。”九都镇干部王和忠说。明清时期,住在这里的人已经不十分讲究门当户对了。
在村民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一座黄氏老宅。这是典型的闽东古建筑,占地七八百平方米,以天井为中心布局,梁托、门窗等木雕饰品俯仰皆是,精美绝伦。据黄氏后人黄其昌介绍,200多年前,他的祖先从相邻的赤溪镇搬迁到此,做了茶叶生意,发家后就建了这座大院。现在,黄氏人丁兴旺,这座祖宅由100多人共有。
值得一提的,是这座老宅中众多的门。大大小小几十座门,都有其“门道”。
老宅的院门像是一个牌坊,与土墙相连,用于防土匪;进门走过院子,来到房子的大门,门内一堵风水屏。屏上还有一扇对开的门,王和忠介绍,这扇门只有在尊贵客人到来或遇到婚嫁喜事才会开。
宁德蕉城区九都镇贵村原名“归村”。相传在隋唐时期就有人在此定居,元末明初时,由于交通原因,方圆的36个村落合并为一村,故名“归”。
从蕉城城区出发,一路上枇杷成林、茶园遍地,约半小时到达贵村。村内平原广阔,溪流穿村而过,两岸古树成荫,古建筑古民居成片分布。
古民居里“门道”多
古时候,贵村的建筑布局有“七墩、八穴、三朝北”之说,指的是东南西北布局规则的七个土墩、八个自然形成的湖、三条逆霍童溪方向的小溪。上个世纪,“七墩、八穴”全部被挖平填平。现在,村中70多座古民居,大多为明清时期建筑。
贵村古民居是连片的街区,现代建筑掺杂不多,游人一进入,会有种回到明清时期的感觉。街上土墙、砖墙并列。街区内有众多青砖黛瓦、飞檐翘角,马头墙高高耸立的深宅大院,清嘉庆兵部侍郎、福建省巡抚黄瑞的老宅隐居其间。而大宅院的对门,往往是门庭简朴、土墙低矮的民宅。“在这里,有钱人住青砖房,普通人住土夯屋。大家都相处和谐。”九都镇干部王和忠说。明清时期,住在这里的人已经不十分讲究门当户对了。
在村民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一座黄氏老宅。这是典型的闽东古建筑,占地七八百平方米,以天井为中心布局,梁托、门窗等木雕饰品俯仰皆是,精美绝伦。据黄氏后人黄其昌介绍,200多年前,他的祖先从相邻的赤溪镇搬迁到此,做了茶叶生意,发家后就建了这座大院。现在,黄氏人丁兴旺,这座祖宅由100多人共有。
值得一提的,是这座老宅中众多的门。大大小小几十座门,都有其“门道”。
老宅的院门像是一个牌坊,与土墙相连,用于防土匪;进门走过院子,来到房子的大门,门内一堵风水屏。屏上还有一扇对开的门,王和忠介绍,这扇门只有在尊贵客人到来或遇到婚嫁喜事才会开。
现代人的“画龙点睛”
贵村的水韵故居,经过现代人的稍加修饰和完善,如画龙点睛一般,古的留下了韵味,新景也朝气蓬勃,美不胜收。
与古渡口一江之隔,是贵村的山地。贵村人在对岸种上了一大片枇杷林,游客和村民前往采摘,古渡口又恢复了人来人往的景象。和元朝时候一样,这里不但是货物中转的码头,也成了交易的场所。“最近枇杷熟了,我每天都到对岸采摘,再坐船运回来。”从船上下来,背着两筐枇杷的曹阿姨就在码头叫卖,“小的4元一斤,大的10元,比外面便宜。”不一会儿,一整筐枇杷就被一群游客买走。曹阿姨说,贵村的枇杷清甜没有渣,现在村里游客多,果农们下了船就开卖,经常在码头上,枇杷就卖完了。
沿着溪边新建的鹅卵石步道和古朴的亲水慢道而上,一路上在茶饮观榕区域小憩,在木质大水车旁停留合影,在知青林、石岸景观中穿梭,新景也如此惬意。
受益于霍童溪流域得天独厚的土壤气候条件,贵村村民不但种植的茶叶、枇杷享誉周边,村民自发种植的荷花也别具特色。村里引导村民集中种植,规模达到了30亩,去年又投入资金在这30亩荷花池上建设木栈道,形成夏初赏花、夏末采籽的农家乐园。花开时节,游人踏上木栈道,隐于荷花林,仿佛游走于水墨画间。
贵村处处是景,旧景吸引人来,新景把人留住。游客在旧景上体验,在新景上休闲。一来二去,受益的是贵村的村民。九都镇干部告诉记者,贵村休闲旅游景区预计每年带来近30万元的收入,也给当地群众提供了许多就近就业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