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出栏数45万头”“小站稻种植面积15万亩”“一级河道5条”“二级河道12条”……深蓝色大屏幕上闪动着的数字,绘制出了天津市宁河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生产的即时图景。
规划面积415.4平方公里的宁河区产业园覆盖6镇2街,154个行政村,可谓体量巨大,但是通过智能化数据管理,依托宁河区政务曙光云计算中心实时分析计算各类农业数据,实现“一张图”完成各类农业决策。
“我们把智慧农业作为农业产业园创建和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建设了宁河区智慧农业平台项目,建立智慧农业大数据中心和综合管理服务系统,建立186个物联网点位。”宁河区农业农村委党委书记、主任,产业园管委会负责人王进说,物联网终端覆盖园区国家级水稻原种场、两个国家级原种猪场、一个国家级水产良种场等“五区”。
宁河区是天津知名小站稻的主产地之一。在产业园创建中,宁河区基于自身农业优势,以大米和生猪为主导产业,规划优质水稻、生猪养殖及良种繁育、农旅文康、良种繁育推广及特色农产品、销售物流聚集区“五区”发展格局。目前,“五区”物联网系统能够完成物联网感知层信息采集、数据分析、物联信息展现、健康检查、视频管理等任务,并通过智慧农业云平台等端口,完成农业应用行为分析等功能。
“产业园利用大数据、传感器、物联网、云计算,大大改变了传统的手工劳作方式和粗放式的生产模式。”产业园管委会相关负责人张宏亮介绍,大屏展示、视频信息、病害识别、农业大田、应用检测、生长报表、控制引擎、系统管理九个主要功能,覆盖农业精准服务的方方面面。智能矩阵成为产业园内农户的贴身“农管家”产业园开设专家在线平台、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农业遥感大数据监测系统、农业云平台APP、智慧农业微信公众号等,为农户日常生产提供了新农具。
例如对小站稻种植,可实时监测生长状态,包括气象、土壤质量、病虫害防控等。在销售方面,此前宁河区水稻销售全国北方大部分省市,生猪销售全国20多省,但产品在市场上竞争力较弱。通过平台统一管控质量,统一对接销售信息后,产品品牌效应、竞争力和附加值都有了很大提升。张宏亮介绍说,2021年产业园内人均收入达到3.09万元,高于园区周边农民收入30%。
记者采访了解到,以科技创新与技术集成中心为动力源,以产业综合服务中心为枢纽,以农产品加工物流产业集聚区为增长极,以小站稻标准化种植、生猪标准化养殖区为重要支撑,以生态种养与休闲养生区为功能拓展,以科普观光带和休闲旅游带为串联,宁河区产业园建设有效带动了农业整体发展,形成了水稻、生猪、七里海河蟹、水培菜等4条农业全产业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