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今年,天津自主优选良种的100万亩小站稻,面积比去年增加20万亩左右。小站稻种植过程严格按照标准化育苗插秧,并实现机械化程度100%,开启了“农业芯片”标准化生产的天津模式。
100万亩小站稻农机使用率达100%
位于西青区王稳庄镇的中化农业示范农场内一片忙碌,十几台测深施肥插秧机在田间穿梭作业。“小站稻的播种晚于其他地区水稻,而我们也是天津最晚插秧的大面积小站稻农场。这片稻田将在农民丰收节前后迎来丰收。”中化农业天津中心生产部代仁强介绍,今年王稳庄镇小站稻种植面积约2.6万亩,主要种植品种有“天隆619”“津原89”“津原U99”。而在天津宁河区天津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津南区小站镇、宝坻区、北辰区等小站稻种植区域,也全部完成了插秧。天津小站稻涉及的水稻品种100%为天津自主选育培养,主力品种“津原U99”“津稻9618”“天隆优619”“津川1号”。
大农场、小农户,机械化路上一个不落。目前,天津各涉农区抢抓农时,小站稻育苗插秧100%实现机械化。中化农业天津农场两万余亩稻田在插秧同时全部完成测深施肥。“我们使用的农机在精准插秧的同时,在距水稻秧苗根部3-4厘米且深度为5厘米的位置施以肥料的局部施肥技术。”中化农业天津中心生产部代仁强讲解道,农机和农技高效结合的同时,还能提高肥料的利用率。而在同一个农场,植保无人机正为另一侧未来的“稻田画”区域进行施肥,每亩施肥时间仅为10-15分钟。今年该农场全程采用遥感监测、智能灌溉、变量施肥等新的种植技术,全程机械化及无人机插秧、施肥,同时应用田间气象站、虫情检测仪等智慧农业管理系统,为优质小站稻的丰收打下坚实基础。与大农场万亩规模相比,北辰区大张庄镇大兴庄村农户沈冰洋小站稻种植田属于小而精。今年他种植的600亩水稻田完成插秧只用了一周。
高标准管出粒粒优质小站稻
基质育秧、测深插秧、绿色防控、精控收获……天津小站稻在夏管、夏收中推进标准化生产,实施全过程质量监管。小站稻品种不断培优具有种源优势,仅天津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今年就销售常规稻小站稻良种400余万斤,其“津原89”品种已覆盖京津冀地区小站稻种植的80%。
在基质育秧和插秧环节,小站稻种植都严格管控。“每盘基质干种量控制在101-120克,插秧期、插秧密度也有明确要求,行距30厘米、株距18或21厘米。”天津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副主任于福安拿起育秧基质,展示其中育秧根系盘结密度和株数。
“都说我胆大,敢一下种两万亩。”梁双安是地道宁河人,多年经商的他去年看中了小站稻种植、销售产业,成立津原上禾(天津)米业有限公司。企业在宁河区东棘坨镇与20余家农户达成订单式生产协议,种植小站稻两万余亩。让梁双安和农户们大胆的背后就是小站稻的标准化种植。早在去年9月,天津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举办的小站稻品种观摩会上,梁双安就相中小站稻良种“津原U99”。现在天津市优质农产品开发示范中心农艺人员、宁河区农业农村委干部、专家都会定期定时指导、监管种植。“从育苗到插秧,我们完全按照标准来的,后面一步步有明确标准,我第一次种水稻也不担心收成。”
高标准农田是小站稻标准化生产的基础。今年,天津将陆续完成26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位于宁河区的天津市原种场有9000多亩稻田,眼下已经新建完成了闸涵、泵房,硬化了沟渠,稻田集中连片为机械化、标准化种植小站稻打下基础。良种、良法、良器的有机结合,使得天津小站稻丰收在即。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