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造后的桥头村,桂北民居风格与秀丽山水浑然一体,沿路的菜园围栏、休憩长廊等装饰小品材料就地取材,将村里淘汰的农具物品变废为宝再利用的乡村风貌提升改造创意原汁原味,做法值得借鉴”。
6月16日,来自中国新闻社、人民日报海外版、农民日报、中国网、中国商报等十余家媒体平台聚焦地处漓江上游河畔的广西桂林市灵川县灵川镇桥头村,集中探访该村进行乡村风貌提升改造的风貌成果后感言表示。
灵川县灵川镇桥头村是“十四五”规划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后,该县使出的“第一板斧”。该村与灵川县城一江之隔,东西两条江环绕,山清水秀,景色秀丽。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城区扩张,全村104户520人人均耕地仅有0.77亩。改造前该村落的老旧危房及废弃建筑91栋,街道拥挤,卫生设施差,与周边秀丽的山水风光极不相称。今年初,灵川县为落实“十四五”规划乡村振兴战略,首先对这个地处漓江上游河畔的村落进行乡村风貌改造。
据介绍,灵川镇党委政府在开展桥头村风貌改造摸底调查过程中,发现有22个广告招牌、91间老旧危房及废弃建筑、近百吨垃圾、35处乱堆乱放杂物、近千米沟渠需要拆除、清除或疏通。面临如何消除农民抵触情绪配合村容村貌改造,投身乡村振兴事业等诸多问题,灵川镇党委政府领导下沉改造一线,发动党员带头,当好乡村风貌提升“战斗员”“管控员”。包村镇干部、后盾单位队伍、村民理事会队伍、党员义工和群众志愿者队伍走村串户,发动群众,使全村大多数群众积极支持并参与到全村村容村貌改造当中。
“桥头村百年来房屋破旧,街头巷尾脏乱差,如果没有党委政府引领,这种脏乱差会一直延续不知到猴年马月。把桥头村建设好,造福子孙后代。”桥头村党员毛新建介绍说。
今年3月,提升桥头村村容村貌工程正式实施。虽然面临雨季等诸多困难,但不到3个月时间,一个崭新的新农村出现在大家面前:6条通往江边的道路贯通;全村建设4个停车场;拆除老旧房屋、危房91间,面积达13250平方米;屋顶改造98座面积12072平方米。
“党建引领、创新举措是关键,在发挥党员先锋示范作用的同时,认真听取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注重规划、因村施策,从细处着手、以点带面。”灵川镇党委书记阳松说。
据介绍,在提升桥头村村容村貌过程中,灵川镇总结出“2345”的工作方法,抓好县乡包联工作队、村级工作队两支队伍,负责包村宣传发动群众,督促工作队整体推进,指导村民发展产业、开展三清三拆三微和村规民约等乡风文明建设工作和成立村民理事会,负责本村乡村风貌各项工作的推进。同时发挥返乡人员协会、村民理事会、村民会三个会作用,召集返乡老干部、教师、经商人员共聚一堂,为振兴出谋划策。并由村内德高望重人士担当负责理事会,组织村民积极参与乡村风貌工作,组织群众积极分子和志愿者统一思想开展“乡村风貌”工作。除此之外,该村还着力整村推进、乡风文明、础设施配套以及特色村落打造五个行动举措的实施落地。
如今的桥头村已被列为广西乡村风貌提升和人居环境改造的精品示范村。桥头村青年人也积极投身到村容村貌提升工作自发组建微信群,共同策划在桥头村村容村貌完成改造后如何发展集体经济,如何发展乡村旅游。
“过去,一些村民不关心村里的卫生,垃圾随手乱丢,门口也没人打扫。现在,干净整洁的环境,村民不仅自觉维护,发现门口有垃圾主动清扫。良好的卫生习惯逐渐形成。”谈到桥头村改造,村民蒋全生深有感触的地说。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