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时节,走进渭南市合阳县,甜美的红提葡萄挂上枝头,满眼都是乡村美产业旺的生动图景。近年来,合阳县紧扣“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方针,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实践中取得明显成效。
“我们以‘两带四线十镇百村’示范创建为引领,统筹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抓实粮食等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合阳县农业农村局(乡村振兴局)局长董亚斌说。
顶层设计路线明
6月16日,在合阳县新池镇南沟村富源现代农业园区,该村村民秦德红正忙着在承包的葡萄园里锄草、疏果。看着满园鲜翠欲滴的“阳光玫瑰”葡萄,秦德红觉得此刻辛勤的付出都是幸福的。
秦德红是富源现代农业园区最大的承包户。2021年,他种的红提葡萄亩均纯收入超过1万元。而后,他又在园区承包了54亩地试种“阳光玫瑰”葡萄,还搭起了冷棚。
富源现代农业园区以红提葡萄为主导产业,现有成员270户631人。据南沟村党支部书记、富源现代农业园区负责人肖万顺介绍,南沟村是合阳县打造的10个乡村振兴重点村之一,主打葡萄产业。
“按照村上的设想,我们计划建设产业服务中心,包括展示厅、交易市场和智慧农业,持续做大做强富民产业。”肖万顺说,村上还将实施村庄改造提升工作,建设政务服务中心。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合阳县注重顶层设计,先后编制了《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规划》《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等文件,绘就了乡村振兴的宏伟蓝图,明确了乡村振兴路线图,实现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合阳县提出乡村振兴领航“十大工程”,第一个就是实施产业兴乡村工程,坚持“扶持园场社、壮大果畜渔、统筹农工商、做优品特高、建设棚灌库”,夯实农业高质量发展基础。
创新改革添活力
“村上有了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后,我从2021年开始享受社员分红。村集体经济越来越壮大,我得到的分红也越来越多。”合阳县金峪镇沟北村村民王德民说。今年63岁的王德民,是村上设施产业园聘请的樱桃技术总管,平时除了从园区拿工资外,他每年还能享受到村上的社员分红。
2021年,沟北村集体股份经济合作社和云南启成农业公司合股经营了设施产业园,投资480万元,发展大棚樱桃24座,预计每年可为村级集体经济增加50余万元。
沟北村是全国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先进典型。2021年,沟北村被列为全省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率先开展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沟北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李存才介绍,在发展村级集体经济方面,沟北村先后流转土地2300亩,引进新品种、推广新技术,形成“红提葡萄、苹果、樱桃、杂果”四大种植板块,其中红提葡萄480亩、苹果600亩、樱桃400亩、杂果400亩。沟北村集体收益由2021年的9万元增长到2021年的67.4万元。在集体经济和特色产业的带动下,沟北村2021年实现整村脱贫,2021年贫困人口清零。
如今,“合作经营+现代农业+服务创收”的沟北“三变”改革模式在全省复制推广。截至2021年底,合阳县成立村级集体经济组织215个,确认集体成员39.5万人,拥有集体资源性资产164.3万亩、集体经营性资产5.78亿元,经营性资产按股份(份额)量化到了全体成员,集体经济收益空壳村已全部清零。
人才支撑促振兴
要实现乡村振兴,人才是重要支撑和战略资源。合阳成立县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领导小组),组建推进工作专班,充实农办工作力量。各镇(街道)、相关部门也成立相应专班,构筑起统筹协调、齐抓共管、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和强大合力。同时,继续保持脱贫攻坚好的经验做法,坚持领导包联、镇街包抓、部门包干的工作制度。
此外,合阳县积极实施万名党员进党校、万名农民进农校“双万”工程,以村“两委”干部、职业农民、产业带头人为重点,培养更多知农爱农、扎根乡村的人才;建立乡村振兴指导员队伍,下乡驻村送政策、送技术、送信息,着力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
雷海艳是陕西湛耘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负责人,是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合阳县分校培育的高级职业农民。自成立公司以来,她在马家庄社区、全兴寨村带领42户贫困户发展肉牛养殖产业,带领23户贫困户发展水产养殖产业,带领38户贫困户发展莲藕种植产业。按照“政府+公司+基地+贫困户”的产业化发展模式,公司用土地流转、订单种植、企业务工、托管等方式带动贫困户致富,使贫困户户均年增收6000元以上,走上了稳定增收的致富路。
2021年,陕西省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合阳县分校认定2019级初级职业农民298人,培育高素质农民282人,培训脱贫群众280人,万名农民进农校及产业振兴科技服务共计培训农民2.4万余人(次)。截至2021年,合阳县农广校共培育初级职业农民1521人、中级职业农民221人、高级职业农民58人,高素质农民在全县215个村1762个小组中覆盖率已达到63%。
今年,合阳县农广校计划培育高素质农民300人,计划培训乡村振兴人才25人、产业振兴指导员25人;继续开展“万名农民进农校”工程,计划培训2万人次,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保障。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