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长春市硬核技术强“稻梁”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小编走市场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长春市硬核技术强“稻梁”
发布日期:2021-08-04 05:45:22  浏览次数:6

  田家少闲月,六月插秧忙。眼下正是稻田插秧的黄金时节,一台台高速插秧机来回穿梭,一株株翠绿的秧苗整齐有序地插入水田里。农技专家、机械设备“齐上阵”,田间地头一幅忙碌的夏耕画卷。

  而绿色与技术创新,正是这幅画卷的底色。

  水稻,是长春市种植面积排名第二的粮食作物。2021年,全市水稻种植面积达到19万公顷,比上年增加6000公顷。

  由于昼夜温差大,又是一季稻,长春市稻米素以品质佳而著称。近年来,长春市组织引导农民开发利用农业资源,以水稻标准化生产为手段,全面推进全程机械化,一项项关键技术的集成应用,破解了制约水稻绿色生产的发展瓶颈。

  在绿色的稻田里,多种硬核技术轮番登场了——

  侧深施肥够“精”够“准”

  施肥过量与利用率低,一直是制约水稻生产的突出问题。而“侧深施肥”这项新技术正好破解了这个难题。

  5月28日一早,在德惠市朝阳乡团林子村,一台外挂侧深施肥装置的插秧机开进了水田。农机隆隆驶过,一边插秧一边施肥,绿油油的秧苗整齐地插到田里,肥料顺势从侧方均匀地施入根系耕层中。

  “你看,侧深施肥多均匀,插秧、施肥一次性完成,真是一项省时、省工、省肥的好技术!”看着一株株秧苗从苗盘上依次滑落,半顷田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李校波对这项新技术赞不绝口,“在德惠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的指导下,今年合作社用了水稻机插秧侧深施肥技术,国家号召减量用肥,施肥量减少20%至30%。”

  水稻侧深施肥是一种新型农机、专用肥料、配套农艺于一体的集成新技术。侧深施肥的水稻提高了肥料利用率,株高、分蘖等都好于常规施肥的水稻,是施肥技术的一项重大革新,特点是减少用肥量,提高肥料的吸收率,达到增产的目的。“插秧、施肥二合一,不用再追肥了。这项技术符合农业农村部提出的‘一减三控’的要求,同时也符合我们长春地区对农业提出的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要求。德惠是我们此行的第一站,借着水稻插秧的这个高峰期,把这项技术更好地普及到农户当中去。”长春市农机技术推广总站推广科科长郝春天说。

  德惠市朝阳乡现有水田面积9000公顷,2021年就推广了侧深施肥这一技术,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可节约化肥投入量20%左右,同时能够提高粮食产量5%-10%。每公顷土地可以为农民增加收入1000元,这项技术在我们这儿非常受欢迎!”德惠市朝阳乡党委副书记付士义说。

  稻秆还田保护黑土地

  6月3日清晨,水雾散去,稻农在榆树市青山乡嘉泽种植合作社的水田里开始插秧,与往年不同的是,水面如同镜子一样干净整洁。“今年我家用的稻秆还田保护性耕作技术,头一年的秸秆都进地里了,没有漂浮物,瞅着干净,还不堵苗根,也不影响生长。”合作社负责人杜永久说。

  早在2015年,嘉泽种植合作社就选出一片地搞水稻的洁田模式,具体用的就是稻秆还田技术,今年从当初的10公顷扩展到60余公顷。“这种模式很简单,秋收后通过耙浆机把秸秆全部还田,注入少量的水,冬天一冻,杂草虫卵就都冻死了,腐烂的秸秆还田还能增加地力肥力,春天用机器翻一遍地就可以。”杜永久告诉记者,过去传统水田到夏季每天花4800余元来雇劳动力除草,合作社400公顷水田最快也要10天才能干完,再算上其他植保,投入将近10万元,而保护性耕作的水田就省去了这部分花销,每公顷产量还增加了400公斤以上。

  目前该技术由长春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在全市范围内推广,面积达到3.2万公顷,水稻增产5%-10%,减少化肥投入20%,每公顷降低生产成本1000余元。

  “水稻+”综合种养收益高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榆树市兴隆农牧专业合作社,就看准了这样的好路子,利用稻田养殖蛙类,实现蛙稻共生,一举两得,促进增收。6月2日,榆树市兴隆农牧专业合作社的水田里,与别人家不同,他们不惦记着插秧,而是忙起了围纱布,田埂上还架设有2米左右高的白纱网。“蛙的敌害特别多,水里的泥鳅,地上的蛇、鼠,天上的鸟,都是蛙的天敌。所以设下了天罗地网。”合作社负责人周明辉说,等秋收后水稻和蛙每公顷年收入起码60万元。今年兴隆合作社选取了3.7公顷地做稻蛙共生的试验田,并与多家餐饮店达成合作意向。

  兴隆合作社的稻蛙共生只是长春市“水稻+”种养模式落地见效的一个缩影,稻虾共生、稻鱼共生、鸭稻共生等,都让农民尝到了甜头,与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谋而合。

  在德惠市五台乡卢家村的稻田综合种养地块,负责人禇建南告诉记者,“去年尝试做稻田养蟹非常成功,今年在德惠市农技推广中心的帮助下,将眼前这12公顷水田全做蟹田,收入预计将超过24公顷的普通水田。”

  稻田综合种养是吉林省水稻产业重大技术协同推广项目中的一项重要内容。2021年,德惠市农技推广中心投入10万元资金,分别在朝阳、岔路口和五台3个乡镇,建起了总面积10公顷的3个综合种养基地。

  碱荒之地变鱼米之乡

  六月的田野,绿意盎然。在农安县黄鱼圈乡潘家坨子村,上百公顷盐碱地改造的稻田再次开犁插秧,呈现出一幅“水乡”亮丽的风景线。曾经的不毛之地真能种出好稻米?“过去的盐碱地,现在变成了弱碱性稻田,种植绿色水稻刚刚好!”潘太刚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潘太刚笑呵呵地说。

  多年来,潘家坨子村一直以水稻种植为主,但受困于土地多是盐碱土质,地难种、产量低、品质差……这些盐碱地渐渐成了荒地。随着潘太刚因地制宜建立起水稻种植合作社,并致力于土壤和农田改造,一片片盐碱地变成了绿油油的水稻田。

  “将活水引入农田,选育耐盐碱品种,用淡水每10天洗去一次土壤中的碱性,才能使根系环境适合水稻生长。”潘太刚告诉记者,今年合作社又成功改良了30公顷盐碱地。在农业专家对土地结构的检测分析下,合作社采取测土配方施肥的方式,人工添加盐碱土地缺乏的微量元素,为改良后的稻田补充能量。

  “普通大米的市场价在每公斤3元左右,盐碱地上种出来的绿色水稻能卖到每公斤4元。”在潘太刚看来,将乡亲们的土地集中经营、统一种植,实现机械化和规模化生产,家乡的水稻一定大有前景!

  藏粮于技,向科技要产量、质量,才能让稻农的种植方式脱胎换骨。



附件: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