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过完春节,韩宏智就赶忙给自家苹果购买了农业保险。
今年63岁的韩宏智,是白水县城关镇侯家塬村村民,家里的8亩果园是他和老伴儿主要的经济来源。2021年,由于霜冻灾害,他家损失惨重。“8亩苹果,只卖了1万来块钱,连成本都没收回来。我就应该和别的村民一样早早把农业保险买上。”4月2日,韩宏智告诉记者。
刘纪海是韩宏智口中“别的村民”中的一个。去年他承包的60亩果园,有40亩同样受到了霜冻灾害。不过,由于他给苹果投了保,所以顺利拿到了保险公司的赔付。“这笔钱已经能把前期投入的化肥钱包住了。再说了,一亩地的保费我才掏了24元,特别划算。”刘纪海说。
白水县财政局企财股股长王晓黎介绍:作为一个苹果大县,2021年,白水县共有16.25万亩苹果投了政策性农业保险,占全县苹果挂果面积的四成左右;每亩保费80元,中央和省市县财政补贴70%,农民自付30%;全年共赔付苹果受灾面积2.95万亩,赔付金额共计1030.26万元。
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白水支公司是白水政策性农业保险承保公司之一。2021年,该公司共承保白水苹果3.8万亩,涉及农民3857户。其中,1086户农民的6557.8亩果园因灾获得理赔,每亩赔付金额在450元到960元不等。“按照保险条款,在保险期间,由于暴雨、洪水、内涝、风灾、雹灾、冻灾等原因,直接造成苹果的损失,我们就会进行赔偿。受灾程度不同,理赔金额也不一样,每亩最多可以赔付3000元。”公司经理赵晓军告诉记者。
在现代农业蓬勃发展的大荔县,政策性农业保险同样发挥着重要的风险保障作用。据统计,2021年,大荔县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总收入5050.82万元。其中农户自缴保费953.15万元,因灾获得各种理赔款总额达2768.83万元,共有3341户群众从中受益。
“这些年,大荔县设施农业发展迅速。去年共有2.79万亩设施农业投保了农业保险,每亩保费400元,其中农民自付30%,也就是120元。如果遇到冰雹、大雪等自然灾害导致大棚棚体、棚膜、农作物受损,就可以得到保险公司理赔,每亩最高理赔金额可达1.25万元。”大荔县财政局企财所副所长石迎说,相对于成本在4万元到10万元不等的大棚而言,120元保费对投身现代农业的大荔农民而言根本不算什么,所以大家投保积极性很高。
不仅是在白水和大荔,2021年,渭南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扶贫优先、自主自愿、协同推进”的原则,立足实际,加大宣传,不断完善农业保险政策,努力提高农业保险服务能力,基本实现了农业保险补贴有效果、产业有保障、农民得实惠、机构可持续的多赢格局。
据了解,2021年,渭南市以制度建设为突破口,制定了《2021年渭南市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全市开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主要内容和工作要求。同时,渭南成立了由市、县财政部门牵头,农业农村、林业、银保监、气象等部门参与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小组,建立了分工明确、责任清晰、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
在此基础上,渭南市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广泛宣传普及农业保险知识,充分发挥灾害理赔现场会的辐射带动作用,切实提高农户参保意识,做到农业保险政策进村入户。在上下各级的共同努力下,2021年,渭南市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规模达到2.9亿元,较2021年增长了18.9%。
此外,渭南市还简化资金拨付流程,保费补贴资金经农业农村、林业、气象等部门确认后,直接由县级财政拨付给承保机构,取消了中间环节。
“目前,渭南市开展的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共有18个,基本覆盖了大宗种植业和主要特色农产品,赔偿金额基本覆盖了种植养殖成本,保险责任基本覆盖了所有灾害风险,不仅保障了农户的基本利益,也有效提高了财政资金的支农效益。下一步,我们将重点抓好农业保险规范化管理工作,在推动农业保险合同通俗化、标准化的同时,全面推行电子化保单,简化投保程序,缩短理赔时间,切实为农业产业发展保驾护航。”渭南市财政局金融科科长贾红军表示。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