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位于山丹县的甘肃爱福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一座座排列整齐的钢架大棚映入眼帘。菌棒生产车间里,工人们正忙着对菌棒进行装袋、灭菌、接种,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场面。
“我们公司是从2月11日开始复工复产的,现在生产的都是春节前的订单。为确保把菌棒按时送交到农户手中,公司全体员工在做好防疫工作的同时加大马力赶制,现在每天大概能生产2万个菌棒。”公司副总经理杜建明介绍说。
“这个车间里干活的工人和我一样,都是附近村庄的村民。我们工资按月领,一个月可以赚3000元。”正在给菌棒打孔的工人王小妹告诉记者,目前,有50多名来自附近村庄的村民在此务工。
甘肃爱福农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菇农”的运营模式,实现统一供应菌棒、统一技术标准、统一技术培训、统一示范菇棚、统一产品回收、统一加工销售的模式,带动28个生产基地发展香菇产业,不仅为当地农民提供了更多就业岗位,也为当地经济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
自然条件贫瘠、发展资源有限的村庄,如何发展产业?在山丹县位奇镇龙腾科技有限公司的养马场里,记者找到了答案。
走进位于位奇镇芦堡村的养马场,几间整齐的大型彩钢马棚一字排开,成堆的草料整齐码放在草棚内,圈内打扫得干干净净,一群大大小小的马儿怡然自得地咀嚼着草料。
“家里有老人需要照顾,没办法外出务工。在村干部的介绍下,我今年来这里上班,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粉碎料草和喂马,一个月下来能拿到3000多元的工资。”饲养员张金花说。
说起“养马经”,同样是饲养员的周金国讲得头头是道,“喂马也是技术活儿,除了要勤快,饲料添加还要按照少喂勤添,先粗后精的原则,也不能忘了让马儿多晒晒太阳,多运动……”作为养马场的老员工,周金国每月可以领到5000元工资。
王红霞是芦堡村四社的建档立卡贫困户,由于家中劳动力少,生活曾一度陷入困境。养马场建起来以后,王红霞成了股东之一。谈起养马场给周围群众带来的实惠,王红霞说:“虽然我是股东,事实上我并没有出钱,股金是村里派发的,到年终就可以享受到分红。”
据养马场负责人周渊学介绍,这家养马场于2021年8月建成,现在养马量已经达到1500匹,有45个固定务工人员,其中26人是贫困户。每户贫困户有2匹母马集中寄养在厂子里,每年每匹马分红680元。
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归根到底是辐射带动周边群众增加收入。近年来,山丹县围绕特色优势农业产业,大力发展壮大龙头企业,培育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走“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化经营之路,实现了项目跟着贫困户走、贫困户跟着合作社走、合作社跟着龙头企业走、龙头企业跟着市场走的产业化扶贫之路。 (山丹县融媒体中心)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