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笼罩下,线下实体经济所遭受的冲击不言而喻,但电商的日子似乎还算明朗。
昨日晚间,京东集团发布了2021年第一季度业绩。尽管受到疫情影响,京东还是实现了净收入1462亿元,同比增长%。
可喜的是,在电商淡季的大背景下,京东的活跃用户数又新增了2500万人。这些人多数来自于下沉市场,同时,在今年3月,京东移动端日活较去年同期增长46%。这也意味着,下沉市场的人口红利仍未消失,且疫情在某种程度上正向推动了电商发展。
不过,特殊时期依旧对京东影响不小:比如一路攀升的现金流转负,再如净利润较去年同期降低等。
即便如此,资本市场对这份成绩单给予了积极反馈。昨晚京东市值涨至74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高。
疫情促百货销量增加 履约费用加重?刘强东已淡出公众视野许久,在老将徐雷接管京东零售的日子里,京东逐步表现出了增长势头。
纵观京东往期财报,此次净收入同比%处于低区间,不过亮点在于日用百货商品销售的增加。在一季度,百货品的净收入同比增长了%,达到了525亿元。
实际上,这份数据的提升应在预料之中。由于一季度受到春节和疫情的双重影响,多家物流公司停滞,京东的运营尚未间断。从此前公布的数据便可看出端倪:据京东大数据显示,今年1月至3月,线上销售以成交额计算,禽肉蛋品同比增长301%,蔬菜同比增长207%;清洁用品同比增长333%,粮油调味同比增长79%等。
不过,柴米油盐这类百货商品,要明显高于大型家电商品的消费频次,这也意味着在仓储环节和运输环节,其所占的空间、重量都相对较高,所以京东必然要为此付出更多的物流成本。
该现象可能导致京东的履约费用率增高。财报显示,其履约费用率相比上一季度的%,上涨至了%。同时,市场费用也较上年同期增长了%。
季度现金流转负 主动缩短结款周期所致?相比起履约费用及市场费用的变动,京东的现金流则出现了较大异常:该季度现金流转负,变为-30亿元。
实际上,近几年京东现金流浮动明显:2021年现金流为-79亿元,当时刘强东表示,“我们会保持高于行业平均增速的增长,提升我们的毛利和净利,改善现金流状况”;2021年,京东进行了战略、组织和业务等一系列变革,全年自由现金流增长至195亿元,此次又回落为负值。
对此,京东方面给予的解释是:为了与品牌商、中小商家等合作伙伴共同面对经营困难,尤其是短期现金流紧张等问题,京东在疫情期间不仅主动、大幅缩短了向供应商的结款周期,还向供应商提前预付了大量的预付货款,公司一季度的应付账款周转天数也较去年同期缩短了天,周转天数降至天。
这一数字在零售行业中处于较高水准。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零售行业平均应付账款周转天数约为103天,苏宁今年一季度为90天,亚马逊为81天。简言之,此次京东加快了对供应商的结款周期,这是为缓解中小商家运营压力的举措之一。
低线城市销售额过半 转高端人群推会员服务?自去年以来,“猫狗拼”三家电商决战下沉市场,先后各自独立:拼多多“限时秒杀”升级为“秒拼”独立事业群;阿里将聚划算从淘宝、天猫独立出来,成立大聚划算事业群,并在手机淘宝中设为一级入口;京东拼购业务则从内部拆分,之后独立运营。近日,“京东极速版”的悄然上线,也被视为对标拼多多的低价购物平台。
由此可见,下沉市场仍存在不少红利。
京东零售子集团CEO徐雷在电话会议中透露,一季度按照收货地址来看,三到六线城市用户占比已经超过六成,销售额占比已经超过一半,“未来将采取双轮驱动的方式,一是通过京喜独立的平台,另外一个是京东主站通过算法来针对下沉用户的转化”。
他还透露了个重要信息:京东将对中高端用户展开“攻势”,“我们计划在二季度末三季度初,将原来的一号店转型为一号会员店,针对高线市场的中高端人群,推出精选商品的付费会员服务”。
发力工业品领域 要孵化第四只“独角兽”?此次财报还有个易被忽视的亮点:融资。京东宣布旗下子公司京东工业品签署亿美元A轮融资协议,本轮融资由GGV纪源资本领投,红杉资本中国基金、CPE等多家投资机构跟投。
根据京东数据,目前京东工业品投后估值已超20亿美元,其融资规模和估值已超同类企业,或成为工业品领域内估值最高的公司。据悉,京东工业品在此时完成融资,并创造中国MRO领域融资记录,其在工业品电商、工业智能采购平台、工业创新型智能零售业态,以及工业互联网技术应用等工业品全领域的布局也是投资机构看中的关键。自2021年,京东完成品类扩张正式推出工业品,随后在不到一年的时间内迅速升级为京东主站一级频道。
据投资机构相关人士透露,目前京东工业品50%以上的交易是通过独立于京东主站之外的采购平台完成,不同于通用商品的品类独特性和已经形成的独立商业模式,这可能使其成为继京东数科、京东物流、京东健康后孵化出的第四只“独角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