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和社会稳定的“压舱石”。
2021年前11个月,全国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279万人,提前实现全年目标。在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内部经济面临下行压力的形势下,这一亮眼数据,有力地证明了中国“就业优先政策”成效显著。
那么中国的“稳就业”有什么独特之道?
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就业创业研究室一项最新研究《赋能“微”力量,筑底大民生》显示,尽管企业一直是吸纳就业的主力,然而,随着近年来数字技术及互联网平台的发展,以及营商环境的不断改善,以个体为形式的微型创业迎来发展高潮,大大增强了就业扩容的弹性空间,成为中国就业的突出现象。
这一研究综合分析了全国第四次经济普查及统计年鉴数据,发现了以下趋势:2008年以来,个体经济吸纳就业人数年增速高达10%~15%,“四经普”数据显示,2013~2021年,全国个体户总数翻了一番;法人单位和个体户新增从业人员中,个体户新增人数占比近七成,个体经济发展成稳就业的有力支撑。
市场监管总局最新数据显示,中国个体从业人数已超过亿。
“近年来数字技术的迅猛发展,个体创业者拥有了数字经营工具和数字金融服务,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令个体经营户和小微企业带动就业的作用更加凸显。”中国劳动和社会保障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就业创业研究室副主任陈云表示。
杭州餐饮连锁店“馍家”的老板张泽林就是一位搭上数字技术快车的个体户。2021年12月从某互联网公司辞职后,他凭借在支付宝上累积的信用,从网商银行贷到5万元信用贷款,顺利开了第一家店。而今,张泽林已经拥有3家店,员工人数也从最初的3人到现在的15人。
张泽林是中国数千万正在被数字技术改变的个体户的缩影。
这一研究还观察了个体新增就业人数的区域分布,发现个体从业人数最多的前五个省依次为:广东、山东、江苏、浙江、河南。其中前四省均超1000万。
这点也在蚂蚁金服提供的数据中得到了佐证:上述5省个体户的贷款活跃度及经营活跃度也是全国最高。
这一研究还分析了个体户的行业分布,发现16个行业中14个就业都在增长,其中批发零售业、住宿餐饮业增量最大,分别占比%、%。而这两个行业正是数字化最充分、获得数字金融服务最充分的两个行业。
据专为个体户、小微经营者提供信贷的网商银行数据,截至2021年末各项贷款中,流向批发零售业的比例高达86%,与研究结论高度一致。
个体经济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最大难题是融资。个体户缺乏信用,资金需求额度小,借款时间短,频次高,这样的特性和需求,传统金融机构难以支持,数字技术则提供了有力的解决方案。
中国个体劳动者协会原副秘书长张久荣表示,尽管银行采取了许多措施,但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希望数字金融能缓解这一状况,让更多类似夫妻店、路边摊的个体户能轻松获得贷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