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消息 5 月 25 日消息,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宣布,该院碳中和(筹)研究所唐永炳研究员团队的一项新型锂离子电池技术,于 2022 年 5 月 24 日完成了规模化量产。统计数据表明,本次规模化量产的产品合格率达到 %,过程各工序合格率均 99% 以上。
团队表示,这是我国首款具有宽温域、低成本、长寿命的电芯产品,有望打破电池产业格局。
据介绍,受电池关键材料的限制,目前锂离子电池的一大局限是,在零度以下的低温条件下无法充电,而在 50℃以上的高温条件下,安全性又不能保障。我国幅员辽阔,气温随地域和季节变化大,北方地区冬季温度可以低至-40℃以下,而南方地区夏季地表温度高达 50℃以上,冬季电动车无法启动、智能手机自动关机,夏季电动车自燃等情况频发。
为此,唐永炳研究员团队历时近 10 年,研发出了既抗冻又耐热的新型锂离子电池技术,最低工作温度可以达到-70℃,而最高工作温度高达 80℃,而且低温与高温性能可以同时兼顾。
该产品的高低温性能、循环寿命、安全性能等各项指标,均已通过第三方权威机构检测,并获得 ISO9001、GB31241-2014、IEC 62133-2:2017、 等标准和资质认证。
最新消息了解到,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称,本次量产是应某电动车客户要求,提供了批量电芯进行深度性能评估,相关性能评估已满足使用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