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B2B网讯 “我成了真正的城里人!”2010年8月1日,45岁的重庆合川籍农民陈刚申领到了新户口簿,其淡蓝色户口页上“户别”一栏,由以前的“农村居民家庭户口”变成了“城镇居民家庭户口”,他因此历史性地成为重庆市此间启动的大规模户籍改革“农转城”第一人。
当天起,《重庆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农村居民转户实施办法(试行)》颁布实施,该市公安局807个派出所开设户口“农转城”窗口,专门受理符合条件的农民转户申请。《农村土地退出与利用办法(试行)》、《社会保障实施办法(试行)》等配套文件也同期颁布施行。
从此,一项惠及千万农民的统筹城乡户籍制度变革在重庆开启。重庆官方公布的计划显示,此次改革,将以新生代农民工转户进城为突破口,用一年多的时间解决338.8万人的城市户籍问题,未来10年,1000万重庆农民有望变成市民。到2020年将全市户籍人口的城市化率从目前的28%拉升至60%-70%。
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组长、市长黄奇帆说,虽推进难度大,但此举旨在解决城乡统筹最根本的问题,是缩小城乡差异、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的重要途径。
有关人士称,对全国而言,重庆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是一次重大的突破和有益尝试,有望为全国户籍改革探索出一个普适性的路径;对重庆本身而言,是建设统筹城乡改革试验区的重要举措;对群众而言,是推动城乡居民权益公平的有力杠杆。
最大亮点:“转户进城”门槛降低
“能有城市户口是我多年的梦想。尽管在城里20多年了,但是一直觉得自己不是城里人,社保、医保,还有孩子上学等等,都跟城里人不一样。”陈刚说,1986年,他从合川区龙市镇龙头村来到重庆渝中区,是村里首批进城务工经商的农民。经过多年打拼,2007年他在城里买了一套110平方米的住房。那一年,女儿21岁,儿子12岁。
买房后,原本以为可以解决户口问题了。陈刚告诉记者,当年,他先后两次准备好资料前往辖区派出所申办户口,民警告诉他,学历不够,女儿超龄,不符合申办条件。
此次户籍制度改革,陈刚终于梦想成真,他与女儿陈阳阳、儿子陈渝鑫都成了“城里人”。今后,儿子可以就读住家附近的学校,不用再缴借读费,女儿换工作不再受农村户口的限制。他自己还能参加城市养老保险,到时每月领取至少500元的养老金。陈刚说,他开始计划着去办理以前想也不敢想的养老保险、医疗保险了,用他的话说,“老了就有依靠了。”
与陈刚一样,8月1日,该市120户、260人在重庆户改第一天,转为了城市户口。而重庆也正成为全国城镇户籍准入条件最宽松的城市之一。
按适度放宽主城区、进一步放开区县城、全面放开乡镇户籍的总体思路,重庆分三级设置了户籍准入条件。
要登记为重庆市主城九区的城镇居民,具备3个条件之一即可:购买商品住房;务工经商五年以上,具有合法稳定住所;投资兴办实业,三年累计纳税10万元或一年纳税5万元以上的,具有合法稳定住所。而要登记为远郊31个区县城的城镇居民,则“门槛”更低。
重庆市农村籍未成年子女投靠父母、夫妻投靠、父母投靠子女“三投靠”人员,自愿登记为城镇居民的,不受其他条件限制;农村籍成年子女自愿投靠城镇身边无子女的父母,登记为城镇居民的,不受其他条件限制。
重庆市高等学校、中等学校学生可迁入学校集体户或就地转为城镇居民。
重庆市籍优秀农民工及其共同居住生活的配偶、子女、父母自愿转户的,可登记为城镇居民。
重庆市农村籍“五保”对象自愿转户的,可登记为城镇居民。
重庆市农村籍义务兵和服役期未满10周年的士兵退役时自愿转户,可登记为城镇居民。
资料显示,重庆市主城入户政策近年来呈愈发宽松的趋势。以购房入户为例,2003年的政策要求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平方米以上等;2009年的政策中,凡一次性在主城区购买建筑面积90平方米以上成套商品房,购房人及家人迁入购房地入户时,取消了学历限制;而今,已没有学历和面积的要求。
重庆市统筹城乡办主任、户籍制度改革办副主任、发改委主任杨庆育说:“农民转市民并不难,难在身份背后的市民权利和福利权益之变。重庆农民大规模进城并非是剥夺农民权益的‘农转非’,而是通过以户籍制度改革为核心,匹配完善的土地处置、住房保障、养老保险等配套改革,保障公民自由迁徙和居住的权利。”
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党国英认为,重庆户籍制度改革的最大亮点是简化了“农转城”的条件。而更重要的是,这样的条件基本符合人口登记管理的本质要求。户籍制度不过是一个人口登记的基础性管理制度,只因为我们过去在福利制度安排上刻意分割了城乡两个世界,才使这个制度包含了歧视性的内容。改革户籍制度,就是要简化它的规则,恢复它的本来功能。最终,居民户籍登记资料只是给国民经济管理提供一个基础信息,而不再作为权利歧视的依据。
最大突破:不让农民“裸着”出村
事实上,早在2007年,重庆市就有了第一批变身市民的农民,家住重庆市江北区双溪村5社的张福全一家,就是其中之一。他们住着100多平方米的小区房。张福全说,这样的幸福,是变成城里人以后才开始的。
张福全家曾经很贫困。2007年,江北区在鱼嘴镇双溪村开始实施“农民变市民”改革。得到这个消息后,张福全一家自愿退地转为市民。随后,他到小区当了物管,月收入800元,妻子和儿子到光大公司务工,月收入均1500元。最让他满意的是,家里的两位老人每月也拿着养老金。
江北区规定,愿意退地转为市民,退出土地后,家中老人可以立即享受城镇养老保险,折算之后的现金收入高于土地入股收益,还能在户籍、住房、就业培训等方面得到保障,并能购买在镇上有完全产权的安置住房。目前该区已批准由农民转市民的共335人,腾出土地近千亩。
江北区透露,对自愿完全放弃宅基地使用权和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除一次性给予9800元/亩的耕地补偿外(与流转土地补偿一样),双溪村还参照重庆市及江北区征地补偿标准和补偿程序,对其宅基地上的房屋、承包地上的青苗以及附着物等进行一次性补偿,标准为每人约11万元。
与江北区等以往的“农民变市民”相比,重庆此次面向全市的大规模户改,最大的创新和突破在于,农民转户进城后,他们的宅基地、林权地和承包地允许3年内保留,且转户农民目前享受的农村种粮直补、农机具补贴等与土地相结合的惠农政策,在农民自愿退出承包地经营权之前也继续保留。“不能让农民裸着身体出村”,以防止出现农民进城后生活不满意、想回农村又没有了“根据地”。要坚持农民自愿转户、积极稳妥、有序推进,防止侵犯农民基本权益,防止农民流离失所,防止城市出现“贫民窟”。
对此,重庆市长黄奇帆打了一个形象的比喻:城市户口上捆绑了养老、医疗、教育、住房、就业“五件衣服”,农村户口则捆绑了宅基地、林地、承包地“三件衣服”。重庆要在给转户进城农民穿上城里的“五件衣服”时,先不脱掉农村的“三件衣服”。黄奇帆说,农民进城落户,关键问题绝不仅是转一个户口本的问题,更重要的是解决他们的社保体系。重庆的全面改革,将建立相应的土地、住房、社保、教育、卫生等方面17项配套机制。这样,进城农民进可以在城市落地生根,退可以返回农村从头再来,这就最大程度解决了农民进城的后顾之忧。
复旦大学社会学教授胡守钧认为,大势之下,“越往后的户籍改革,越要涉及农民权益的保护问题,不管是既往的权益,还是进入城市后的权益。”他认为,重庆户籍改革将因此为全国改革破题。“事实证明,充分考虑农民的既有权益,灵活处理农民进城后的土地权益转换问题,是户籍改革的重要内容,重庆走在了前列。”
最大考验:改革成本如何买单
老家在重庆市北碚区农村的姜凤明一家在城里已经生活了21年,但他说,并不想改变自己的农村居民户籍,更不愿意放弃老家的土地和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