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B2B网讯 春天孕育着希望,带来新生的力量。“90后”农民工张小康在这个春天重返校园,成为北京市总工会“首都农民工大学生助推计划”第二批资助的学生。对他来说,这将是一个新的起点,一个更高的平台。
“400多万农民工已经成为北京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力量。资助农民工上大学,不仅为农民工带来自身发展的新机会,也将为城市发展创造新的契机。”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大学职工素质建设工程部教师刘桂萍说。首批资助的140名农民工大学生于去年入学,今年,又有650名农民工在北京市总工会的资助下圆梦大学。
机会,开启上升空间
18岁中专毕业后,张小康就离开老家陕西省凤翔县吕村,在北京打工的6年中,他做过送水工、维修工,工作换了一家又一家,“我想有一技之长,把工作稳定下来。”他深知,要在城市立足,并获得更好的发展,没有知识和学历是不行的。去年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大学招生时,张小康毫不犹豫地报了名。
今年招录的学生中,74%是像张小康这样25岁以下的新生代农民工。与“扛着蛇皮袋进城”的父辈农民工不同,“拉着拉杆箱进城”的新生代农民工更渴望在城市立足和发展。“在社会学家看来,学校是使人从社会底层向社会上层流动的‘电梯’,教育可以改变命运,这次学习的机会有可能改变他们的生活。”北京市总工会职工大学招生办王雪松说,“这次招考仅一个月的报名时间,就有上千名农民工报名,最终通过成人高考录取了650名学生。”
为了给更多农民工提供上大学的机会,考试报名条件很宽松:农业户籍,工会会员,与企业签订一年以上劳动合同。对于很多人关心的是否需要具有高中学历,王雪松说:“考虑到农民工学历较低的实际,去年有些不具备高中学历的考生,只要能通过成人高考,我们一样录取。”录取的学生每人6000元的学费将由市总工会承担,经过为期两年半的业余学习后,他们可获得国民教育序列的大专毕业证书。
为奋斗者提供一个舞台,为梦想者开辟一条路径。对于学历、收入和社会地位都处于低水平的农民工群体来说,能够上大学,意味着开启了一片上升空间,让他们有希望能在城市过上更好的生活。
收获,远不止于技能
[page]
韩飞云是第一批入学的农民工大学生,已经不惑之年的他很珍惜这次重回校园的机会:“去年一年,我没落过一节课。”学期末的考试中,韩飞云取得了平均分95分的好成绩。“我的工作是建筑模型制作,这些年工作中积累了不少问题,感觉很有必要进行一次系统梳理。”在建筑工程管理专业学习了一年,韩飞云觉得思路打开了,困惑已久的问题解决了。“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以前是凭经验干活,现在是靠理论指导。回到课堂让我养成了良好的学习和思考习惯。”
提起这一年上大学的收获,班长郑九阳有很多话要说:“有了工作经验再回课堂,在知识运用上更能有的放矢。除了知识,大学生活让我们视野变得更开阔了。班里的同学来自各行各业,在交流中能够了解更多的行业,获得更多有用的信息。”去年新年,郑九阳和班里几位同学组织了一场联欢会,同学之间结下了友谊,自己的能力也得到了锻炼。
郑九阳的工作需要上夜班,到了周末,经常刚下夜班就忙着赶去学校上课,课间时趴在桌上休息一会儿,他和单位一起考上大学的几位工友相互鼓励,争取不落课。“我们都是农民出身,不怕苦累,这也是对我们意志的一次考验。”郑九阳说。
对于今年刚入学的王海燕来说,上大学还有一层特殊的意义。这个倔脾气姑娘当年高考时抱了非清华不上的决心,结果以8分之差与清华失之交臂,如今女儿已经14岁,学习成绩跟妈妈当年一样优异。王海燕说:“我要做女儿的榜样,让她看到妈妈一直在努力,没放弃学习。”得知考上大学后,女儿对她竖起大拇指:“妈妈最棒!”王海燕说:“我似乎找回了当年在校园的感觉,很美好。”
起点,梦想可以走远
两年来,已有800余名农民工在工会资助下受益。然而,学历教育对于庞大的农民工群体只是一个起点。北京市总工会计划在未来5年内资助万名农民工上大学。随着学生数量的增加,资助方式也将发生变化。“未来我们将以奖学金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资助,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同时探索工会、企业和学生个人共担学费的形式,既有利于鼓励学生学习,也能为农民工上大学提供长效保障机制。”刘桂萍说。
圆梦计划在有条不紊地开展。针对农民工群体的发展需求,市总工会职工大学做了大量调研,专业设置在去年建筑工程管理的基础上,新增了市场营销、社会工作(安保方向)、工商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等。学校方面,由市总工会职工大学一家,新增到西城经济科学大学、朝阳区职工大学共三家成人院校。教学管理上,借鉴去年学校、企业互相配合管理的经验,今年依然由学校和企业进行学前沟通,保证学生周末的学习时间。
站在新的起点上,郑九阳和韩飞云的想法已与去年刚入学时不同,“现在最大的心愿是完成大专课程后,能够继续在学校攻读本科。”郑九阳说出了班里大部分同学的愿望。去年,韩飞云代表同学们向学校递交了一份继续攻读本科的申请书,校方正在为他们积极争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