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B2B网讯 42岁的梁建华离开从小生活的秦家村,搬到山下40多分钟步程的山王坪镇,开始新生活。不同于三峡工程百万移民,梁建华是重庆目前58.3万享受高山生态扶贫搬迁政策的一员。
高山中的农村(三农B2B网配图)
这是重庆针对贫困者、居住于高山等偏僻地区民众,以及危旧房户的一项新政策,旨在将他们迁移到资源、基础设施等条件相对优越的区域,达到扶贫和保护高山生态环境的目的。
山王坪镇位于重庆市重点贫困区县南川区的东部山区,其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安置区规划占地约3.7万平方米,计划安置270户。梁建华一家是第一个搬进安置区的农户。
2010年政府组织秦家村开了3次会讨论搬迁的事。梁建华说,起初很多人不愿意搬,担心“到了镇上靠什么生活”、“离承包地远了怎么种地”、“买房的钱如何解决”,还有一些老人故土难离。
梁建华家祖辈以种地、养猪为生,全家一年收入仅1万元人民币,“我本来就想到镇里建房,转行做生意,只是以前没办法解决建房土地问题”。他听说政府统一建设安置房,每人还补贴3000元,立即决定搬迁。
梁建华在安置区的翼都名苑社区买了一套85平方米的房子和32平方米的店面,连装修一共花了26万元,2011年8月正式入住。他在镇上经营一家土特产和日用百货的商店,年收入五六万元。
梁建华说,看到搬下来的人生活挺好,一些不愿意搬的人也陆续搬了下来。梁建华70岁的父亲梁永茂当初就不愿离开生活数十年的村子,如今已颇为享受社区生活。
重庆市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工作包含异地扶贫搬迁、专项扶贫搬迁、生态扶贫搬迁和农村危旧房改造等内容,2001年在云阳等6个区县试点,2006年在该市铺开,截至2012年底共惠及58.3万人。
记者日前走访武隆、南川等地发现,当地主政者心里都有这样一笔账:与其耗费巨资和人力,以及不小的生态环境代价为山里零散居住的农户修路、架电线,不如将他们迁到资源条件更好的地方,统一改善基础设施。
“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是高山生态扶贫搬迁工作的目标。产业支撑是搬迁者改变生活的关键。中共武隆县委书记刘新宇说,政府在旅游度假区、开发项目所在地、土地资源较好的乡镇“圈出”安置区,引导搬迁者进入旅游、生活服务业和特色效益农业。
武隆县双河乡木根铺的贫困户罗春梅一家2012年从山脚搬到集镇后,就从种地农户变为乡村旅游接待农户。每年6到8月,重庆主城一些退休者到当地避暑,罗春梅家的眀梅山庄38个床位就爆满。虽然还有三四十万元的建房借款要还,罗春梅仍觉得生活“应该是越来越好”——现在家里一年打工和旅游接待有约10万元纯收入。
重庆市2013年的目标是完成高山生态扶贫搬迁2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