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B2B网讯 “行!行!我准备承包3000亩,再办个科技小农场,到时候再联系您啊!”正月初五下午,记者前往江苏省射阳县黄沙港镇海丰村采访种粮大户杨义进,一进门就见他正喜颜悦色地打电话。
“昨天亲戚去上冈镇吃饭,遇见了分管农业的副镇长金干,说他们镇里有不少外出的农户土地要流转,刚刚电话联系,正月初八去进一步洽谈。”46岁的杨义进开心地告诉记者。
“我一直有个梦想,要办科技型农场。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倡,我更有信心了!去年下半年我和合伙人张必军以805元每亩的价格流转了黄沙港海丰村的1000亩土地。这些土地原来是河堤,高低不平,我又花了200多万元资金平整了土地,目前已完成土地平整和进排水沟的工程。去年秋天种植了400多亩小麦(2493,4.00,0.16%)和400亩苕子,预计今年秋收的时候,500亩稻蟹种养田的亩产值将能超过3000元。”杨义进满意地说。
“今年春节前后,我正忙着浇筑4000平方米的晒谷场,春节快过去了,要忙的事情也多了。这两天正在忙备料,把23套涵站建起来,再架一台变压器。”
“稻蟹、稻蛙高效混合种养是一项现代高效农业,高成本的同时带来可观的效益。以往我并不了解这种种养模式,后来从南京农业大学毕业的我的儿子杨政霖了解到上海海洋大学研究稻蟹工程的专家王伍教授恰好正在研究‘稻蟹养殖工程’这个课题,我们正好有这个技术需求,所以目前正在积极对接。”
“我还高薪聘请了一名技术员。我们科技农场的技术含量可是越来越高,越来越新了!”杨义进信心满满地说。
据了解,目前当地搞的稻蟹种养,不仅稻产量低,而且蟹个头小,还没有单独种稻或养蟹来得实在。去年杨义进父子和合伙人张必军考察了辽宁浙江两地的养殖模式,吸取了不少经验,对稻田里养蟹新模式胸有成竹。
“我们搞的稻蟹和稻蛙种养,不用农药,采取灯光灭虫手段,现在大田里电线已经布好,全部采用有机肥料,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生态种植。”杨义进表示他的高效农业以生态为主,也环保低碳。将来,杨义进还要注册自主品牌,实现种植、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还打算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分红带动农民共同致富。
上冈镇副镇长金干了解到杨义进搞的稻蟹、稻蛙工程和科技农场情况后,主动联系杨义进寻求项目合作,杨义进他们考察后决定在上冈镇承包3000亩田搞稻蟹、稻蛙工程,与当地农民一起,再办一个科技型农场,于是出现了开头的那一幕。
正月初九,杨义进还要到安徽凤阳大西河镇签订承包2000亩田搞稻蟹、稻蛙种养工程的合同。背后有多所大学和农业科研机构支持的杨义进,要兴办“连锁科技农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