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B2B网讯 近日,受国家发改委规划司委托,半月谈社情民意调查中心开展了“城镇化进程中的村庄变迁”调查。调查显示,仅半数农民工家庭希望落户城镇,“农转非”的进度远低于群众意愿,85%的在外务工人员仍没转为城镇户口,而在已经转为城镇户口的15%的受访者中,存在一定的强制现象。更有31.6%的被访者表示,“农民吃亏了,他们被迫放弃土地保障进了城,可又没有在城市发展的能力,可能成为城市贫民”。
推进城镇化需善待农民工(三农B2B网配图)
据介绍,为了做好此次调查,半月谈社情民意调查中心组织180位民情观察员,走进全国27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的170多个村庄,分别与170位村干部、1120户村民家庭代表面对面问卷调查,全面采集当前村庄变迁的真实数据。应该说,调查还是比较有说服力的,但结果并不容乐观——一些想进城的进不来,另一些不想进城的却被硬拽进来。如果让他们交换一下命运多好啊,但城镇化并不是这么简单的交换问题。
眼下城镇化之所以出现不同的声音,应该一分为二来看。
一方面,进城农民工享受不到市民待遇,在住房、子女入学、医疗、养老方面与市民存在较大差距,他们期待落户城镇,获取市民待遇,成为真正的城里人,不再游走在城市的边缘,这种愿望可以理解。
另一方面,一部分农民不愿意落户城镇,也有他们的道理。他们在家里有宅基地与土地,农忙时在家劳动,农闲时在外打工,他们有自己的活法。而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他们生活的区域被纳入城市的版图。政府让他们放弃宅基地与土地进城,但土地是他们的命根子,他们担心失去土地以后,缺乏在城市谋生的技能,成为城市贫民。加上某些地方盲目推进城镇化,赶农民上楼、进城,造成了征地矛盾。此外,一些城市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跟不上,进城农民难享市民待遇,生活状况堪忧。
城镇化到底该如何推进?农民到底该如何进城呢?必须看到的是,城镇化关键是人的城镇化,而不是土地与户籍的城镇化。城镇化要循序渐进,不能紧闭城门,也不能违背农民意愿。强迫农民“农转非”显然歪曲了城镇化的本意。对于愿意进城,有一技之长,能够在城镇安居乐业生活的农民,城镇就要敞开胸怀接纳他们,给他们提供市民待遇,引导他们妥善处理原有宅基地与土地。如果农民工暂时不符合落户城镇的条件,城镇也要善待他们,给他们提供温馨的临时家园。
对于条件不具备的地区,要把握城镇化的节奏,不能盲目贪大求快。对于不愿放弃土地与宅基地、不愿洗脚进城的农民,要尊重他们的意愿,引导他们科学致富,妥善安排他们的生活,保障他们的生存空间。如果城镇化盲目推进,缺乏财力支撑,罔顾农民的意愿与感受,会透支有限的自然资源与社会资源,产生尖锐的征地矛盾,出现生态环境恶化、农民利益受损的情况。这显然不是城镇化的应有之义。
总之,城镇化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城镇化要给农民造福不能让农民吃亏。地方政府既不能故步自封,也不能急于求成,为了城镇化虚名与政绩需要,只求土地、户口城镇化,而忽视人的城镇化。况且,城镇急剧膨胀,交通、教育、卫生、公用事业等公共服务跟不上,生态环境恶化,还会衍生严重的“城市病”。
因此,城镇化循序渐进、以人为本,降低城镇户籍门槛,对进城农民与原居民平等赋权,帮助进城农民真正融入城镇,防范“伪城镇化”、“被城镇化”十分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