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2日,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幸福路社区蔬菜副食品直销点工作人员在整理蔬菜。
三农B2B网讯 近日,记者在昌吉市佃坝镇采访,该镇土梁村一位叫杨卫东的菜农告诉记者,他15年前就开始种植大棚蔬菜,每年冬季都给商贩批发西红柿、黄瓜等蔬菜,价格基本是每公斤3元左右,10多年来从没变过。如今这些菜在市场上的价格已比10多年前翻了一、两番,他不明白这钱都让谁赚走了。
蔬菜等农产品价格事关百姓切身利益,以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稳定农产品价格、依靠优质低价蔬菜吸引消费者为目的的“农超对接”已实施多年,问题到底出在哪儿?日前,记者在乌鲁木齐和昌吉市进行了采访。
进超市费用高菜农赚不上钱
说起“农超对接”,昌吉市鲜源蔬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郭风琴显得很无奈。她告诉记者,他们于2011年开始和乌鲁木齐市好家乡超市合作,在好家乡超市有10平方米的柜台,一年要给超市2万元柜台费。“因为菜卖得便宜,生意不错。超市第二年就将他们的柜台费提高到4万元,今年又要涨到六七万,除去费用,合作社基本不挣钱,前不久合作社退出了超市。郭风琴说,合作社除了要交柜台费,蔬菜进入超市时,还要给超市相关人员好处费,如不给,他们就以蔬菜不合格等各种借口阻止蔬菜进超市。“超市相关负责人还经常更换,沟通合作起来也不顺畅。”郭风琴摇了摇头说。
昌吉市佃坝镇土梁村惠福蔬菜专业合作社与新疆友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友好超市有两年的“农超对接”经历。镇产业办主任、惠福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志军说:“蔬菜进超市基本上不挣钱,我们的目的就是打自己的品牌。”马志军告诉记者,2011年,在政府协调下,惠福蔬菜专业合作社与友好超市开始“农超对接”,虽然超市没有向合作社收取柜台费,但他们要求合作社送到超市的蔬菜必须经过分拣、分级,这需要增加人员,用人就要发工资,而且蔬菜还要由合作社自己配送,合作社不光承担运费,还要承担5%的损耗费,再加上配送到超市蔬菜量太小了,基本上挣不了啥钱。
家乐福(中国)在新疆干果、特色农产品的“农超对接”中发挥了不小作用。目前,新疆已成为家乐福(中国)农产品直接采购的第二大基地,全区有3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与他们建立直采关系。新疆特色农产品已进入全国60多个城市200多家家乐福门店。
家乐福(中国)在蔬菜进超市方面情况如何?新疆家乐福超市有限公司公共事务部经理左文辉告诉记者,包括蔬菜在内的农产品进家乐福超市是零费用,之前他们也与几家合作社有过合作,但时间都不长,原因是超市对蔬菜的需要是品种齐全、持续供货,不能缺货、断货,对质量的要求也很高,要求必须经过分拣、分级,但农户普遍嫌麻烦。“结账也是一个问题。”左文辉说,他们曾经和一些合作社合作,但因为结账周期长,再加上合作社的会计没有经过专业培训,在结账时和超市会计不能很好对接,导致不能很快结账,农民也很不满。“超市销量也很小。”左文辉说,超市主营业务不是生鲜蔬菜,超市有时还要拿出几种蔬菜做特价,以聚集人气。据了解,目前乌鲁木齐市大型超市所销农民的蔬菜等农产品在整个终端零售市场上所占份额不足10%,目前,主销售渠道仍然是传统的社区菜店、农贸市场。
合作社规模小资金缺品种少
“超市不能拿着现金到地头一手交钱一手交货和农民进行交易,需要以合作社为平台。”左文辉说,但生产农产品的农户多是一家一户经营,即使有合作社,规模也很小,一个蔬菜合作社一般只种两三种蔬菜,而且只是夏秋季节有,冬天没有,遇到这种情况,超市还得从批发市场上配货。
左文辉说,他们和乌鲁木齐安宁渠镇、五家渠市等地的蔬菜合作社进行过对接,因为合作社没有物流,超市只能委托供货商到地头拉菜。
左文辉反映的情况确实存在。昌吉市阿什里乡努尔加村2009年成立了新峰牧场专业养殖合作社,现有奶牛1870头,社员387户,每天产鲜奶20多吨,几乎全部以每公斤5元的价格销售到了蒙牛乳业设在昌吉市的企业。今年5月,合作社在昌吉市建国西路开了一家“鲜奶吧”,牛奶通过巴氏杀菌,每公斤售价8元,每天销量1吨左右。“如果把我们生产的牛奶放到超市,进入居民小区的蔬菜直销店那该多好,社员们将增加不少收入,可我们资金短缺,又没有物流。”合作社理事长张峰无奈地说。
合作社规模小、缺资金,组织化程度低,是一个普遍问题。昌吉市佃坝镇产业办主任、惠福蔬菜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马志军说,超市结账周期长,农民不愿意,合作社也拖不起,要不是镇上垫付,一欠账合作社就无法运转。
12月10日,记者在乌鲁木齐国际大巴扎旁的家乐福超市看到,有一半标明的是乌鲁木齐、昌吉等本地蔬菜,左文辉告诉记者,这些菜都是从乌鲁木齐的批发市场采购的,超市从不同的合作社批发蔬菜很麻烦。另外,冬天本地蔬菜没有价格优势,量也不大,前几天连续的大雾天气,本地蔬菜就更少了。
但不是所有合作社都不成规模,大的合作社是否也存在此类情况?左文辉告诉记者,他们非常愿意与规模较大的合作社合作,还曾经主动与乌鲁木齐县几家大的蔬菜合作社进行对接,但这些合作社不愿意与超市合作,因为他们有更大的市场,出口中亚,觉得超市的量太小了。
之所以会出现“农超对接”的尴尬,自治区商务厅市场建设处处长陆礼华认为,症结是两头小、中间大。两头是超市和合作社,中间是广大的消费者。陆礼华说,乌鲁木齐大型超市不多,既没有冷库,也没有配送中心,合作社规模普遍较小,而夹在合作社和超市之间的广大消费者群体则很庞大。
“农社对接”政府扶持百姓受益
“农社对接”是继“农超对接”之后一种新的销售模式,去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在城市社区增加农产品直供直销网点,即“农社对接”。目前“农社对接”现已在乌鲁木齐市等城市初具规模。
和“农超对接”相比,“农社对接”最大的优势是:没有了超市的高门槛、高费用,直销店由合作社自己经营,政府定价;店面由政府免费提供,政府还给每个店提供2名由财政补贴工资的公益岗位,这大大降低了直销店的运营成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