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农B2B网讯 改革开放近30多年来,我国花卉业以前所未有的规模持续发展。据农业部有关部门统计,花卉种植面积从2000年的14.7万公顷增加到2009年的83.4万公顷,增长约5.6倍。据测算,我国花卉业年产值大约每年以超过35%的速度持续增长。然而,快速增长的市场需求,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投入花卉产业生产销售中。而原来从事花卉产业的人也不断扩大生产销售规模。这些从业者大多缺少统一的规划,往往是往年什么好卖今年就加大力度生产什么、销售什么,加上销售渠道单一,导致了市场销售的花卉供大于求,从而影响了销售。
花卉种植(三农B2B网原配图)
昆明:玫瑰 百合大量上市 价格走低
7月9日,昆明斗南花卉市场玫瑰交易区,记者看到,这里的80枝玫瑰(艳粉)只需10元钱就可以带回家。据了解,因季节性原因,日前玫瑰、百合等鲜切花大量上市,而这段时间又缺乏节庆活动和对省外市场的销售拓展,花卉市场供大于求,导致鲜切花价格普遍走低,特别是玫瑰花的价格,更是走入季节性低谷。当地花农虽然焦急,却也无可奈何。
玫瑰花(三农B2B网原配图)
市场供应量大增 水生植物价格下跌
由于市场供应量大增,今夏北京市场的千屈菜、再力花等水生植物价格出现了不同幅度的下跌。
据了解,千屈菜和黄花鸢尾1至2年生裸根小苗几年前价位最高时能卖到1块左右,而去年、今年的售价分别为5毛一株和3毛一株。再力花最好时能卖到7元左右,但今年也由去年的5元一株跌为3元一株。以上品种今年销售情况一般。荷花、睡莲等整体价格趋于稳定。
经济学告诉我们,当市场供大于求时,价格自然下滑,销售受滞,造成囤积浪费。花卉多数属于季节性植物,生命力较短暂。如果囤积,必然导致从业者损失惨重。由于花卉生产者自主性的生产栽培,产品结构比较单一。花卉的种植与其他农产品生产一样,人们跟风现象严重,往往造成同一地区产品比较雷同,这样在很大程度上使得产品结构单一,产品上市日期几乎完全一样。而花卉属于季节性产品,同时上市相同的花卉产品,必然造成产品供过于求,价格下降,损伤了花卉生产者的利益。所以,我们不能今年什么花好卖,明天大家拼命种植。应该合理规划市场,做到产品不单一,数量不“超载”,科学合理规划产品,才能让市场实现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