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功夫在平时 遇旱心不慌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重磅直击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功夫在平时 遇旱心不慌
发布日期:2014-09-05 08:56:00  浏览次数:28

  6月至8月这个时间段,正是东北地区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时期——

  功夫在平时 遇旱心不慌

  本报记者 张 雪

  内蒙古自治区开鲁县三星村村民张春海清楚记得5月初的那场雨,滴滴答答的雨珠汇成线,流进刚刚播种完的玉米地,也淌进他的心里。张春海盘算:照这样,今年就省心了,玉米收成肯定不错。农民们盼着风调雨顺,可旱情偏不期而至。“6月11日之后的3个月里,我们这里没下过一场像样的雨。”张春海说。

  国家防总统计,6月下旬开始,特别是进入8月后,由于降水偏少、气温偏高,旱情开始在包括通辽在内的东北地区蔓延。

  旱情的发展时间恰好是秋粮产量形成的关键阶段。旱情会影响东北“大粮仓”这些地区的收成吗?

  设施建设要夯实

  通辽市有2000多万亩耕地,粮食产量占内蒙古的四分之一,是我国23个百亿斤粮食地级市之一。再过一个月,通辽的玉米将进入收获期。

  “这段时间降雨确实少,但对我们来说,无非是多浇两遍地的事。”通辽市科尔沁区丰田镇辽阳村农民孙立新说。辽阳村的3400亩耕地有充足的灌溉设施,其中的1000多亩地今年还用上了膜下滴灌。“在井房一刷卡,水直接顺着滴灌带进入玉米根部。”孙立新说,“水浇得及时,预计产量不会受多少影响。”

  “大旱之年能保证总体丰收,离不开多年来我们坚持建设农田水利基本设施。”通辽市水务局副局长李建国说。他回忆,通辽市的农田水利设施建设进入2000年后开始加速,特别是2011年以来,膜下滴灌、高标准低压管灌等节水灌溉设施得到广泛应用。“目前,通辽地下水灌溉面积达1000多万亩,能保证100亿斤粮食的基本产量。”

  当然,大旱并非完全没有影响。在通辽缺少水源的山丘地区,旱情造成了370万亩耕地成灾。“好在今年我们新建了166万亩节水高产高效粮食功能区。功能区每亩地能增产300斤到700斤,可以弥补有些地区因旱灾造成的减产。算总账,粮食丰收应该不成问题。”李建国说。

  “抗旱靠的是平时积累。农田水利建设到位了,即使遇到天旱,照样能丰收。”开鲁县副县长王洪江说。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