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被、活动板房短缺,花椒采摘、销售遇难题
震后一周,鲁甸还需要什么(热点解读)
本报记者 张 文 郝迎灿 杨文明
11日,医护人员和灾区的小朋友及家属聊天,帮助他们缓解心理压力。
本报记者 姜 峰摄
核心阅读
距鲁甸地震发生已一周,8月10日夜间开始,震区普遍降雨,给救灾工作带来了新的难题。目前,震区居民生活还缺少哪些物资?未来,震区生产自救还需要哪些帮助?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降雨导致滑坡,多次临时交通管制
雨淅淅沥沥下了一夜。
8月11日一早,志愿者杨超像前几天一样从县城赶往龙头山镇为灾区群众送饭,却被挡在了路上。
“早上下了大雨,道路出现塌方,前往山里的车辆都已陆续被拦截回来。”杨超说,警察在通往龙头山方向的路上都设置了关卡,即便有通行证,车辆也不允许通过。
鲁甸县公安局局长黄国勇介绍,由于大量救灾物资运输车辆进入龙头山镇,为了缓解道路通行压力,从11日上午9时至下午6时,鲁甸抗震救灾指挥部根据各路段交警现场反馈的信息,多次采取临时交通管制措施。
“道路一旦抢通,立即对持通行证车辆放行。”黄国勇说。
在震区,因为下雨,部分搜救和抢运物资工作只能暂停。但是物资发放、证件办理工作仍在有序展开。
在龙头山镇灰街子安置点,龙泉社区主任邵发平正组织物资发放应急队给工作人员和受灾群众发放雨具。据邵发平介绍,物资发放应急队由村里有威望、不怕吃苦的人组成,物资发放信息都会通过广播及时公布。“发放物资和协调群众的合理需求,最重要的就是要保证公平。”灰街子安置点负责协调受灾群众需求的欧明友说。
部分受灾群众在地震中证件损毁,当地的临时帐篷派出所已经开始免费办理身份证、户口簿、驾驶证等证件。随着时间的推移,武警云南总队医院等部门也逐渐将卫生防疫工作从人员集中地区向村寨拓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