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好不好 市场说了算
——种业改革深度调研(上)
本报记者 乔金亮
记者近日深入调研种业改革的情况时,发现了一个很独特的“湖南现象”。湖南省种子企业总数不到全国的1%,但AAA级种企占全国的12%,全国28个国家级种业基地县中湖南占8个,全国推广面积最大的早、中、晚稻品种都出自湖南……湖南的商业化育种为何能走在全国前列?
“没有好品种就没有好种企”
唐文帮,湖南农业大学教授,也是湖南希望种业的育种总监,今年40岁。去年,湖南农业大学和希望种业签订了校企合作协议,公司每年给学校38万元的技术合作经费,其中18万元由唐文帮作为课题发展基金。唐文帮在完成教学、科研任务之外,进行品种选育等研发工作。对于研发成果,独家经营权归希望种业,销售每公斤种子提成0.6元给学校作为品种权费。
“我们为什么看中唐教授?”希望种业董事长丁新才说,没有好品种就没有好种企,唐教授有38个品种通过国家审定,都为第一或第二完成人,被视为湖南省中青年育种专家的代表人物。希望种业此前已与唐教授有2至3年的合作,对他的品种选育能力很认可。
在唐文帮看来,与希望种业合作对学校、种企、个人都有利。希望种业由此解决了品种选育的后顾之忧,学校的科研成果也有地方转化。“我看中公司重视科研的氛围。公司三分之一员工是研发人员,建有专门的种业研究院。”唐文帮说,“以往科研项目中期检查、评审都要花很多精力,如今,不用再为经费发愁,项目检查的资料等都由公司科研部负责,自己可以专心育种。”
来到企业后,育种专家们有不同于以往的感受。“在科研院所,我们的目标是通过品种审定,完成课题,大家不用考虑能否适合推广。在企业,选育什么品种我说了不算,要由市场和企业育种委员会说了算。”唐文帮说,在湖南,真正推广上百万亩的品种都出自种企。随着农村劳动力大量转移,适度经营快速发展,不适合机械化栽培的品种将来会失去市场。眼下,希望种业的育种力量正关注适合机械化的品种。
“让育种专家没有后顾之忧”
“早在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 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之前,湖南就已出台政策,通过留职服务、兼职服务、辞职服务和本职服务4种模式,鼓励科研人员停薪留职到企业从事育种工作。”湖南省种子管理局局长周志魁说,省里鼓励科研人员停薪留职到企业从事育种工作,其人事组织关系保留在科研院所。科研人员如果返回科研院所,其在企业工作期间的工龄连续计算。这些政策解决了育种人员的后顾之忧,为科研单位提供了近三成的研发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