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者认证信息(营业执照和身份证)未完善,请登录后完善信息登录
 物联网闪亮北京都市农业 - 三农网
Hi,你好,欢迎来到三农网
  • 产品
  • 求购
  • 公司
  • 展会
  • 招商
  • 资讯
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农业科技化 找商家、找信息优选VIP,安全更可靠!
物联网闪亮北京都市农业
发布日期:2014-04-01 00:00:00  浏览次数:34

    编者按:近年来,伴随着国家信息化战略的实施,信息技术在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服务等各领域的应用日渐深入,对农业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日益凸显。在有关部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各级农业部门在推进农业信息化方面进行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实践探索,取得了积极进展。

    今日起,本版推出“信息化助力农业现代化”专题,聚焦我国农业信息化进程中的典型实践。通过记者的观察,将热点、亮点介绍给读者;通过专家点评,提炼出可复制、可借鉴的经验。期待能为各地推进农业信息化的发展拓展思路。

    本报记者 房宁 张伟宾

    在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台湖镇、有“番茄联合国”之称的北京市金福艺农农业科技集团有限公司里,农学博士出身的农业部副经理孙锐每天都要抽空“感知”一下温室大棚的环境。透过遍布园区的无线网络传送、实时呈现在电脑屏幕上的土壤温湿度、空气温湿度等6项指标,她就能初步判断大棚里的作物是否健康,需要通风还是浇水。

    “让生产管理变得更加便利和精准”,这是农业物联网带给北京都市型现代农业实践者们的最直接感受。近年来,农业物联网在以都市型现代农业见长的北京取得了快速发展,但同时也面临着设备成本高、比较效益低、缺乏可持续的商业模式等共性问题。业内人士表示,要解决现实存在的困难,政策是关键。有了“接地气”的政策,起步后的农业物联网才能真正驶上快车道。

    专家点评

    北京市高度重视农业物联网的应用发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对物联网技术需求快速增长。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北京农业物联网应用发展有如下特点:

    1.北京农业物联网技术研发水平较高,有众多在京科研机构和企业提供技术支撑。

    2.物联网主要应用于设施农业、果园生产、畜禽生产等经济价值较高的产业,以及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和生态环境监测等民生重点领域。

    3.物联网应用总体上处于起步探索阶段,尚未形成成熟的技术应用模式和市场化可持续发展机制。

    今后发展重点:一是进一步加强农业物联网发展战略、推进路径和支撑体系的研究;二是加强生命信息感知、基于大数据的农业多参数决策模型和智能管理控制的终端应用技术,提高产品的经济性、稳定性、适用性;三是加强农业物联网技术标准和工程实施标准建设,以重大项目为抓手,推进农业物联网深层次应用,创新应用模式,建立可持续发展机制。

    ——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 赵春江

    1示范试点抓住生产实际的“牛鼻子”

    据北京市城乡经济信息中心2013年对郊区县194家合作社、观光园区、龙头企业农业物联网应用情况调查显示,全市在农业领域应用物联网技术的有47家,占调查总数的24.2%;应用领域涉及种植业、养殖业、休闲观光、农产品加工、物流配送等。其中,北京市农委、北京市城乡经济信息中心开展的,以“221物联网监控平台”为代表的农业物联网应用试点示范建设较为典型。

    2011年,包括金福艺农在内,北京共8个区县的11个农业生产经营企业被纳入试点范畴,由政府部门支持在55个温室大棚内配备传感器和高清摄像头,实时采集大棚内土壤温湿度、空气温湿度、光照强度、空气二氧化碳浓度6项环境数据和可视化监控数据,上传至北京221物联网监控平台。通过将传感器采集的数据与农业生产模型对比,为农户提供病虫害预警、监控报警、专家指导等服务。

    “这11家企业生产条件相对较好,管理水平较高,农产品附加值也较高,有应用的意愿,企业本身也在做尝试。”北京市城乡经济信息中心副主任马俊强说,平台设计的初衷就是让更多人认识和使用物联网,发挥更多企业的能动性,不断丰富应用,总结出多方面经验和成果。

    221物联网平台在监控指标的设计上,更加注重生产的适用性和完整性。通过与生产基地、植保专家、物联网技术企业等多方探讨,将土壤温湿度等6项农业生产的关键指标作为监测对象,做好这些就等于抓住了生产的主要矛盾。

    经过试点,大棚环境实时监控的效果获得企业认可。“通过实时监测棚内情况,结合生产经验,一旦发现数据异常,就有针对性地看,基本上能避免番茄的整棚染病、冻伤。”孙锐表示,这一应用可以使作物发病几率降低50%以上。

    让马俊强最为津津乐道的是,试点激发了企业对物联网应用的内生需求,覆盖面在扩大,应用也在丰富。经营葡萄种植观光园区的北京海舟慧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2011年有5个温室纳入试点,2013年,公司自主出资对剩下的17栋温室大棚进行物联网技术改造,还开发出手机应用。金福艺农不仅利用试点的契机完成了全园区的物联网改造,还根据生产需要开发了闷棚管理、农事管理、数据分析、管理报表、种植管理等功能模块。

    2技术路线一致的企业都可接入平台

    如何实现资源整合和共享,也是北京市在开展农业物联网应用试点中绕不开的问题。

    据北京市城乡经济信息中心总结,从农业物联网的实施主体来看,主要有三种:政府推动型,如北京221物联网监控平台;科研带动型,如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在房山区韩村河实施的“设施农业精准生产物联网技术示范”项目;生产经营单位自主开发型,如北京吉鼎力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通州建立了物联网科技产业示范基地。

    北京市农口开展物联网试点建设之初,就提出以运行了多年的北京现代农业221信息平台的现有数据和相关功能为依托来开发。马俊强表示,北京市农业物联网系统是以221信息平台为框架,在平台设计初期就秉持着开放的态度,为新增模块嵌入预留了端口。“随着实践的深入,221物联网监控平台的定位要从最初的‘监控’向‘应用’转变,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开放性。”马俊强说,只要技术路线一致,不论是否为试点企业,都可接入平台。

    为了从技术上保证共享,有关方面通过公开招标,选定北京奥科美技术服务有限公司负责项目的具体实施。据该公司副总经理眭保华介绍,他们已为60个合作社的2000多个大棚安装了农业传感器和传输设备,提供大棚环境实时监测、常见病虫害预警、农作物生产管理等服务。

    记者在北京221物联网监控平台上看到,除11家试点企业之外,北京恒源众泽园林绿化有限责任公司、北京英良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等与奥科美有合作关系的企业也接入平台,多个温室大棚实况同样可以实时监控。

    接入221物联网平台为企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海舟慧霖总经理常富献告诉记者,通过实时传感采集和历史数据储存,能够摸索出温室葡萄生长对温度、湿度、光照、土壤的需求规律,据此不但能把握住葡萄成熟度,更让他们有了一个大胆的构想——以物联网监控数据为基础,在葡萄生产专家的分析指导下,建立葡萄标准化生产数据库。“数据库放在221平台上,对北京乃至我国华北地区温室葡萄标准化生产都能提供依据。”

    3要化解“用不好”的尴尬

    尽管农业物联网推进速度很快,但谈到发展水平,马俊强表示“整体上还处于起步阶段”,集中体现在应用规模小、应用水平较低。

    “系统的功能挺多的,设计得挺好,但没有完全用起来。我们园区还算应用水平比较高的,也最多用了50%。”孙锐说,公司请奥科美集结部分技术单位设计

    的“金福艺农物联网管理系统”有近10项功能,但常用的只有温室实况监测、成熟度预报、病虫害预警。尽管有几栋温室在技术上实现了智能滴灌和自动开关风口,但“在实际生产中,手动还是排第一位”。

    记者了解到,物联网建起来用不好的情况并非个案。硬件差、技术弱、人才缺、投入少直接制约着我国农业物联网的应用和推广。

    首先,温室基础条件制约了物联网功能的发挥。“人家的温室条件好,传感器监测的每个指标都能通过自动控制系统有针对性地实施。我们的大棚生产条件太差,配了设备也用不起来。”孙锐表示,我国的农业比较效益太低,没有能力在生产硬件上投入太多。

    其次,物联网技术支持过于薄弱,突出表现在传感器技术落后。孙锐说,他们亟需能够监测土壤营养的传感器,但国内没有,只能去以色列订制,“买不起”;现有的传感器在稳定性方面也很差。有专家指出,目前我国农用传感器种类不及世界的10%,国产化率低、缺乏市场规模效应,在覆盖面、适用性、可靠性方面与发达国家存在较大差距。

    第三,懂农业又懂信息技术的人紧缺。记者走访发现,这几家农业企业中,实际操作物联网

VIP企业最新发布
全站最新发布
最新VIP企业
背景开启

三农网是一个开放的平台,信息全部为用户自行注册发布!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需用户自行承担信息的真实性,图片及其他资源的版权责任! 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

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 QQ: 1130861724

网站首页 | 实时热点 | 侵权删除 | 付款方式 | 联系方式 | 法律责任 | 网站地图 ©2022 zxb2b.com 三农网,中国大型农产品交易电商平台 鄂公网安备42018502006996 SITEMAPS | 鄂ICP备14015623号-20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