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财务网上监控是个好东西,可我这么大岁数了,对电脑一窍不通,不知该怎么用。”近日,有基层干部向记者抱怨,现在集体收支都要上网审核,村委会和村小组也装了电脑,可作为“老会计”,自己还是习惯扒拉算盘珠,对“触网”管账还有些“水土不服”。
不过,在广东省佛山市的农村财务监控平台网络建设中,这一问题却迎刃而解。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引入第三方财务监管机构对平台进行专业化、规范化运营,特别是实行“出纳驻村”制度,既有农村财务监管人员知识水平老化导致农村财务监管网络出现的最后一公里“断头路”得以成功“合龙”。
驻村出纳补足人才短板
4月3日,佛山市南海区里水镇,村民老黄站在经济社门口的财务公开栏前,仔细查看着上面的财务报表。他告诉记者,以前的村账比较粗糙,现在不但收支项目划分更加细致,最主要的是有专业的财务公司为村里理财,“让人觉得放心。”
而在里水镇行政服务中心三楼一间宽敞的办公室内,十几名会计正紧盯电脑屏幕忙碌地工作。这里,便是全镇农村财务监管网络的神经中枢。一旁的演示屏幕上,全镇34个村(居)、198个经济社、408套会计账套的实时动态可一览无余。
王菲是广东诚安信会计师事务所南海分所的一位员工。而在她的名片上,最为醒目的头衔却是“里水镇农村财务监管中心财务总监”。在其手下,除了工作地点在镇上的十几名会计人员之外,还有几十名由公司派驻在各村(经济社)的出纳。“驻村出纳人员根据手续齐备的收支单据办理相关的资金收付业务,并及时录入出纳账,做到日清月结;理财小组审核所有收支凭证,加盖理财专用章,再由出纳人员在每月3日前将已理财的单据交给会计人员。”王菲说,“扫描、拍摄原始单据到监管平台中的工作,也是由驻村出纳完成的。”
里水镇城乡统筹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正是实行了以出纳驻村、会计驻镇、集中会计核算、财政资金专户管理为基础的一整套独立监管机制,农村财务监管平台运行才能够井然有序,村民对集体财务的管理和运行情况也才会越来越满意,“现在已经很少有人因为村账不清问题到镇里上访了。”
独立角色杜绝人情监管
在佛山当地官员看来,第三方财务监管主体的引入,不仅补足了监管网络末梢的人才短板、撑起了平台规范化运作的骨架,更重要的是,财务公司的独立角色,从根本上杜绝了“人情监管”,“发现问题,不再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而能及时解决。”
4月3日,在里水镇农村财务监管中心的大屏幕上,布新村西湖股份合作经济社(北队)一条财务信息被打上了一个醒目的红色五角星。“这是预警信号。”一旁的工作人员向记者解释道,出现预警的原因是该集体经济组织3月26日开出的一张金额6万元的财务票据至4月2日还没有收到款项,“逾期已经7天。”王菲说,对于这种情况,财务监管中心会催促相关当事人尽快将款项收回、上缴,否则,预警信息将一直存留于系统中,并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升级,“最终会直接影响到对村(居)干部的考核。”
据了解,里水镇农村财务监管平台目前主要有资金监管、合同监管、票据监管、固定资产监管、收益分配监管、领导监管、公开监管等八大功能模块。由镇财监中心按照各村(居)集体表决的监控内容设定监控额度,并设置预警、一般预警和严重报警三大指标。“容易触发预警的主要是款项滞收和现金余额两项。”王菲说。
而在比较容易出现漏洞的集体物业发包环节,农村财务监管平台与集体资产交易平台的互联互通、相互制约,最终形成一道预防村官经济犯罪的铜墙铁壁,而这也被视为赋予第三方财务监管机构的另一把制度上的“尚方宝剑”。王菲告诉记者,一份集体物业合同到期前,财务监管平台会提醒相关集体经济组织,尽快到集体资产交易平台申请进行交易,“只有通过招投标,凭集体资产交易平台出具的证明材料,财务监管中心才会开具发票。”
购买服务提升管理水平
从软件开发到人员工资,虽然聘请第三方机构为农村财务监管平台操盘,需要公共财政支付一笔不菲的成本,但在佛山当地官员看来,这笔钱实实在在花到了刀刃上。在里水,虽然引入第三方机构监管平台每年总运行费用达数百万元,但全镇7亿多元在管存量资金的安全运行和98050名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利益维护却有了坚实保障。
近年来,伴随着佛山市农村集体经济总量的不断攀升,传统的监管手段已经难以适应新形势的要求。2010年,该市开始探索推进农村财务网上监控平台建设,并鼓励区、镇引入第三方财务机构运行平台。2012年6月底,佛山市农村财务网上监控平台正式上线运行。目前,整个平台覆盖了除顺德区外的全市所有镇村,5451套农村集体财务账套纳入平台监管。
在佛山市农业局经营管理科副科长陈恩林看来,平台建成之后,全市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现代化水平得以大幅度提升。现在,他只要轻点鼠标、打开财务监控平台网页,输入管理员账号和密码,全市农村集体财务总体情况和运行动态便可一目了然。“我们的工作主要是进行网上巡视,统计宏观数据并进行分析。”陈恩林说。